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等东三省军的政要员通电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东北易帜,这应该说是张学良在特定时代未结束军阀混战,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进行的一次爱国义举,笔者认为,张学良的"易帜"也掺杂着一些其他的个人动机.  相似文献   

2.
少年时,志于学医,治病救人;成年后,戎马倥偬,东挡西杀.平和与粗犷的性格融于一体,自有其根源.这种性格潜在地推动了张学良“东北易帜”决策的作出.  相似文献   

3.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临危受命,主政东北。面对日本的威胁,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同时,采取巧妙措施应对日本:与日本进行铁路问题的谈判时,他采取拖延或推托的政策;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从行政、经济等方面来打压日本;秘密支持床次组阁,以期在未来改善中日关系。张学良的对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主政东北前后,以“御外侮、强国家”为宗旨大力兴办东北教育,先后创办了同泽中学新民小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等,使东北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发动了西安事变。张、杨二人的身世、经历差别很大,思想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从相互有戒心到相互信任,到结成生死之交。分析张、杨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对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伪统治时期,从日本在中国东北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的确立、对东北学校教育的摧残与破坏、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对东北广大爱国师生的迫害等几个方面看,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教育是完全纳入军事、政治轨道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公然宣称教育要为支持“大东亚圣战”而服务,为了确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方针的实施,日本帝国主义不惜对东北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较之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更毒辣,具有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的隐蔽性,其后果也更严重.可时至今天,日本有些人仍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歪曲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7.
辛江中 《新高考》2006,(9):27-29
【考点引领】一、两汉民族关系社会状况生产生活政权初年:政策及其原因汉武帝:政策及其原因、结果汉元帝:政策及其表现、原因匈奴分裂结果厂||l成|||!汉汉西东产|||少、|||系关Iy||||ee奴匈张”通“域{第一次:目的、时间、结果第二次:时间、结果意义西域都护设置{班超经营西时间职能意义背景时间、概况意义了||少人|||域||翩当||西西南夷概念关系西汉东汉百越概念关系二、两汉对外关系与日本人员往来文化影响贸易往来人员往来技术外传‘||夕、||.鲜朝与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海上丝绸之开通走向和经过地区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开通走向、…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了支持抗日救亡运动以及救济流落在北平的东北同胞,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发行了爱国奖券。爱国奖券总共发行了七期,募集资金约2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搜集历史档案首次再现了这段珍贵史实。  相似文献   

9.
汤永成 《新高考》2006,(10):36-39
【考点指津】1.掌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①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建立突厥汗国,很快统一中国西北地区。②回纥:7世纪初住色楞格河一带,8世纪中期,其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控制了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蔚华与东北抗联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坚持抗战长达14年,凝炼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的抗联精神。追忆张蔚华同志的事迹,其一生都与东北抗日战争紧密相连,他的抗日救国业绩真正体现了投身革命、忠于祖国、不畏艰险、勇赴国难、大义舍生、勇于献身、生死相依、团结御辱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学习并深入研究张蔚华的英雄业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奉张崛起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奉张集团的早期发展,获得日本大力支持。张作霖随着实力增强,与日关系趋于紧张,彼此呈现一种双重面相,而非单一地张"亲日",或日本支持张,双方关系充满妥协与斗争。  相似文献   

13.
朝鲜亡国是20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朝鲜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传统国家.其被日本逐步吞并,一方面是受到东亚华夷朝贡体系逐步瓦解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推行大陆政策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朝鲜亡国对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标志着传统的华夷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二是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剧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本是祖籍河北钜鹿、出生于长安、家道贫寒、父宦卑微的长安人,其与唐代名将张公谨的宗族关系相当疏远。但在唐代寒庶攀附高门、"虚引他邦"等时俗文化影响下,僧一行攀附张公谨而称祖籍昌乐,并自谓张公谨之"孙"。僧一行出生地及祖籍地特别是出生地的判定,对剖析其天文素养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具有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性质。中朝、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积极配合,体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作为共产党员的张蔚华,成为发扬抗联国际主义精神的典范,用鲜血谱写了中朝友谊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在殖民氛围浓厚的上海、香港成长起来的作家,大量异国形象的介入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从形象学的角度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发现她塑造异国形象时所特有的双重视角: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看香港;试着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中国.异国形象不仅仅是表现异国文化的语言符码,更重要的是成了作者时自我本土文化反视的符码...  相似文献   

17.
四次日俄协约的形成及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后,迅速走上缓和协调的道路,先后缔结四次协约,形成了在中国东北、内外蒙、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日俄协约体系对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加快了朝鲜亡国的进程,使外蒙古事实上从中国分离。日俄共同瓜分中国东北的举动,阻碍了美国对东北亚的资本扩张和势力介入,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使东北亚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最后以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俄总统大选的临近,俄罗斯加速战略转变: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日本推进建设性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恢复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与蒙古建立友好互助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分析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特点及成因,有助于认清它东北亚战略在东北亚地区国际新秩序建立中的地位及其影响,为国家制订适宜的对外政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人们为了应对此在现实有时会采取一种仓皇之策———虚假。其小说中的人物在现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失范的存在,体现为操劳的残缺样式:首先是女性人物生存位置的悬置;其次,在社会、家庭的迫使下,小说中的人物放弃了一切有意义的努力,面对无希望的现在、将来,苟且偷生;最后是男性人物在时间中的沉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