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相似文献   

2.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极大的神话传说。它同梁祝故事、孟姜女故事和《白蛇传》合称中国四大传说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封建婚姻的。他们勇敢反抗天帝与王母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压迫和阻挠,大胆追求爱情及个性解放,甚至在被天河隔断之后仍然矢志不渝,最终感动天帝,得以七夕鹊桥相会。在故事中,牛郎织女是个性觉醒,勇敢追求爱情,大胆反抗王权势力的反封建斗士形象,这已成一种较为通行的主题模式。但近年来,随着民间文学研究的深入,通过对一些流传于民间,较少经过文人加工的民间故事的研究及古籍的发掘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反封建主题的牛郎织女故事并不是这个故事的最初形态。今天形成的这个主题模式,是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口头流传及艺术加工后形成的。本文将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最初形态的主题面貌的综合考察,来阐述这一故事的主题演变。以求得对这个故事的原始形态和后来完成成形态的深入了解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1 .佤族民间文学的基本内容解放前 ,佤族没有文字 ,佤族民间文学属于民间口头创作和传承文学 ,其作品的表现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散文体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等等 ;韵文体的文学作品如歌谣、史诗、抒情诗、叙事诗、劳动歌、风俗歌、情歌、儿歌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 :(1)创世神话、传说 ,孤儿的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动植物的故事创世神话、传说 :是佤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起因和不认识的自然现象所作的天真浪漫的解释 ,是人类最初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造福于人类的艺术再现 ,…  相似文献   

4.
文章循着故事角色的人数、性别搭配、故事发生的地域、成书年代等脉络,研究了《水浒传》中的登州派八位英雄与八仙传说之间异同点。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故事中存在着某些或隐或现式的相同或相近的元素。与八仙传说故事相对照,或许水浒传中的登州派人物组合的安排是创作者的一种借鉴设计。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间文学中有不少禁忌题材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大多与中国民间故事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日本的民间故事可以分为“昔话”“传説”“世间话”三种形式,而仙乡、羽衣和密室则是以禁忌为题材的民间故事的母题,《浦岛太郎》、《亲蛇子蛇》、《仙鹤报恩》即是三类题材母题的代表.在日本社会,留存于故事中的禁忌风俗,对民众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人们从长期的禁忌习惯中逐渐养成了诚信的观念.无论在儿童或学校教育中还是企业经营中,日本人都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和培育诚信文化,视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和提升企业信誉的保障与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6.
襄阳的动植物传说丰富而驳杂.在艺术上,这些传说情节生动,故事性较强,塑造了一批很有特色的故事形象,具有十分鲜明的讽喻色彩,且文本类型丰富多样.在文化意蕴上,这些传说地域文化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神灵崇拜、帝王崇拜、名人崇拜意识和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其大量的"变形"背后更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7.
社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天辞职携眷西行,到了秦州。在秦州他写下了五律组诗名鸽《秦州杂诗二十首》、《天河》等诗,其中多称说“天河”、“河汉”、“牵牛”等,同天水得名之义完全相合.而且从大体的地域方位上说.也是正确的.可见杜公对牛郎织女传说中“天河”在现实社会中所对应之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都有所认识。他后来在夔州时作了五古《牵牛织女》,在“托意君子进身之道.故感牛女故事而赋之”之外.诗中也反映了杜甫在青年男女关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也可略窥牛郎织女传说在唐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被更具教化意义的董永的故事所覆代。  相似文献   

8.
典故,在《辞海》中的释义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典故,就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它是古人写作中常用的  相似文献   

9.
起源故事在产生初期为民众解答某些自然现象或事物何以如此的原因,是民间文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文体,广泛地存在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可归为解释性口头神话和解释性传说两类。此类故事按照诗性智慧产生而来的思维逻辑,经历了由“信以为真”到“以假为真”的虚构观念转变。故事中包含的原因与结果,与符号学中能指、所指的对应关系类似。而停留于此只能获得表层故事信息,无法抵达深层次的故事意义与价值。引入利奇的符号内外对应法和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后,故事的深层意义得以进一步阐释。故事之意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传递道理、激发想象与美。价值内核并非佐证“真”,而是追询“善”与“美”。价值类型由原初的实用性认识价值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性审美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0.
舜象传说是尧舜禅让传说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传史。由于传说中舜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两兄弟型故事极相似,所以本把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比较,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这一传说的产生、流变及性质,并从民族民间学的角度,说明禅让故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乡族、保安族这两个甘肃特有民族的传统文学考查,研究其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魔鬼形象.追寻其根源,探讨东乡族、保安族文学作品中的魔鬼原型.从而对这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审视与反思.更准确的揭示其生活真实及艺术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古至今有极为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山川景物传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流传于唐五代时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名胜古迹贰师泉传说为重点,兼及其他同类型的一些寻水故事,追索其流变轨迹以及在现代的传承,探讨他们的历史性与地方性、真实性与幻想性等特点,同时分析以贰师泉传说为题材的<贰师泉赋>的创作意义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就张爱玲小说的故事来说,常常是平凡而普通的,而人物的心理历程往往有“传奇性”。在叙述起来很平凡很普通的故事中,隐藏着主人公很不平凡的某一种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从产生到完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她的小说大多数都有一个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她是一个讲故事的天才,但如果我们从故事的层面去分析小说的叙事单元,我们会发现,简化后的这些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我们分析这些叙事单元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内容存在的整体形态和深层结构,研究她的小说的…  相似文献   

14.
民间传说是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风物或者习俗的口头传奇故事。传说对所涉及的风物具有一定的解释,是民间群众阐释自然物产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民间风物的存在则反作用于传说本身。佤族“达巴召”传说中的风物种类繁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佤族祖先敬畏自然与崇拜自然,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加之传说“达巴召”具有超出常人的神力,致使对物产的解释具有一定神圣性。而民间民众实际生活中的景物和信仰,更是传说流传于民间的重要因素,并且有助于传说讲述者回忆故事情节。正是这些风物的存在,使传说永久流传于佤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当中,从而形成了地方独特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地区的部分动物与植物、地域名称、方言俚语、民间风俗及传说故事,可以在屈原作品中得到检索和对照,屈赋的部分素材可能源于三峡区域。因屈原诞生于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交界一带的湖北秭归,屈原与三峡文化有较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在其作品《喧哗与骚动》、《下去 ,摩西》、《押沙龙 ,押沙龙 !》、《八月之光》等作品中都反映出基督教对福克纳的重要影响和他在创作中对基督教文化的浓厚兴趣。福克纳把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当作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大量运用基督教传说故事和《圣经》来深化其主题和丰富其文化底蕴 ,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道德和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17.
在呈现两汉社会生活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墓葬壁画等汉画中,射艺文化形态是其中描绘最为直接和全面的形象史料之一,并为广大射箭史研究学者所关注。论文通过对汉画描绘的射艺活动题材分类与分布的梳理,就其体现的汉代射艺类型、器材形制与特点以及文化意蕴进行了全面研究。本文认为,反映在不同汉画体裁中的射箭形态,由其呈现的内容形式而言,主要分为狩猎之射、战争之射、历史故事之射以及武艺健身与教育为主的习射等不同的类型;而由其展现的射艺方式来说,包括了步射、骑射和跪射三种。在此基础上所体现出的汉代射箭器械形制,主要为弓矢、矰弋和弓弩三种。汉画中所反映的汉代射艺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继承先秦时期射艺形式与技术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走向了弱化礼射形式化的道路,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用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的中国古代射箭技术与文化内涵的基本格局即奠基于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项讬的故事流传近两千年,地域遍及中原和西域、吐蕃,它在我国民间文学遗产中,占的重要地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应成为开拓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个传说故事,先秦两汉以来的文献中多有记载,敦煌抄卷《孔子相讬相问书》和吐鲁番出土写本《唐写本孔子与子羽对语杂抄》又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拟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就故事的起源、演变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9.
《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经过不同时代充实发展,形成丰富生动的故事,并传达出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四个核心情节体现的文化解读:孟姜女出生折射的古代葫芦图腾文化;水边相遇遵循的祓禊之俗;杞梁之死反映的人祭习俗;寻找丈夫渗透的滴血识骨理念。核心情节不仅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使传说带有现实社会鲜明的烙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传说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