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孝孺之死是“愚忠”,似成史学界定论。此论有失公允,原因有三:一、方孝孺不愿背叛建文帝,因建文帝治国措施和他的政治主张甚为投合。在建文帝身上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而决不是盲目的依从。二、方孝孺和建文帝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方孝孺的殉难,体现着“士为知己者死”的风尚,这跟“愚忠”截然不同。三、方孝孺认为朱棣只能成为一代暴君,自不能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2.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上皇位。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要求建文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3.
清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称杨士奇奏请张太后,为建文帝修《实录》、弛方孝孺诸臣文禁等三事,并称建文帝为建庶人。本文对该一史事的史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所谓的杨士奇"举三事"并不存在,明成祖朱棣亦未废建文帝为庶人,建庶人乃指建文帝少子文圭。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我在讲解这段文字的时候,除了说明柔石和方孝孺都是浙江宁海人,还简略地介绍了方孝孺被杀害的经过。史载: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带兵打到南京,从侄子的手里  相似文献   

5.
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福。有一个财主喜欢上“平福”这个名,柔石就改名为赵平复。但“柔石”这个笔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在明代,这里有一位为人刚正不阿的名儒方孝孺。他由于忠于惠帝而反对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帝位,以致其10族被杀。宁海人追念方孝孺,建有方孝孺祠,祠前  相似文献   

6.
靖难之役中,方孝孺因践行圣贤之道而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遂被灭族。通过考察他个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本文将他维护圣贤之道思想的形成,以随父任济宁知府和从师宋濂为标志性事件,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德武 《语文知识》2005,(12):32-32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建文四年,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有的同学问,一般都是株连九族,为什么这里说是“被灭十族”呢? 原来,“十族”指的是宗亲九族再加上门人(学生),“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  相似文献   

8.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明代士林对“逊国”史事的层累建构中,渐被附会到方孝孺身上,成为对其“殉烈”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方孝孺和布鲁诺,两个人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在脑子里把他们联起来的纽带一是他们各自所受的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当众凌迟处死,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二是他们二人在我早年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通过对柔石等五位烈士的深情回忆,抒发了无限怀念与崇敬牺牲者、无比憎恶与仇恨反动派的强烈感情,激励人们摆脱悲哀的重压,为迎接光明的未来继续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文章的主题之所以如此深刻,我认为一方面是作者选取了和白莽、柔石、冯铿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舍去了无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三个典故。 一、从柔石的“台州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 方孝孺和柔石都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为人耿直,博学多才,受明太祖赏识,封为太傅,替太孙允炆(pú)等助读。允炆(惠帝)即位,加封方为侍学讲士,深受倚重。后允炆的叔父朱棣(明成祖)为夺皇位,带兵攻入南京,惠帝自焚。方孝孺被  相似文献   

11.
方孝孺传     
【导读】 《方孝孺传》这篇传文篇幅很短,但方孝孺却被刻画得有棱有角,性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在于作者注重选用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2.
《五人墓碑记》一文,既叙且议,叙议结合.相得益彰,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1.叙中带议。第一段记叙五人因“激于义而死”,所以苏州人民为他们厚葬、修墓、建碑的全过程.侧重于叙述。在本段末尾,作者适时地进行了议论,突出五人之死的惊天地、泣鬼神。草野出身的五位义士,地位卑微,但死后却十分显耀。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相似文献   

14.
方孝孺乃明初大儒宋濂之门生,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后蜀献王将该书斋易名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其著作今存《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洪武时任汉中府教授,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器重。燕王朱棣谋反夺得皇位后,令方孝孺投降并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并写下著名的《绝命词》,以声讨奸臣贼子谋国罪行,于是被杀,并株连亲友达数百人之多,“文字狱”自此更趋升级,故钱谦益于《列朝诗集小传》记述曰:“正学殁后,文学之禁甚严 ” 作为历史人物的方孝孺,其耿直品德久闻于世,而其文论主张及文学思想却鲜为人知,实有必要加以整理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表象和实质剖析方孝孺悲剧的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揭示封建社会专制政治对方孝孺的摧残,说明在明初儒家政治理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儒家社会责任感并不能使方孝孺完成从知识分子向官僚的质的转变。方孝孺悲剧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是儒家文化的绝唱,也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不幸和遗憾。  相似文献   

16.
朱棣是1997年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祖籍江苏太仓。我校创办于1999年9月,自从我校被命名为朱棣小学以后,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发挥名人效应,开掘名人教育资源,从朱棣的成长、成功、成名的事例及他的言论中去寻找人才的成长规律,为构建我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并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儿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生死不明。许多资料则证明,建文帝当时还活着,为了寻找建文帝和防范建文帝东山再起,朱棣不惜劳师动众兴建武当山。建文帝疑案成为朱棣兴建武当的一个重要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8.
姚亮  王伟 《江苏教育》2007,(11):F0002-F0002
这是一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代著名科学家朱棣文命名的学校,建校于1999年,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1800多人。几年来,学校研究并弘扬“朱棣文精神”,按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创规范+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登基。他深感各路藩王势力太大,为了巩固中央王权,乃决定“削藩”。于是,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经过四年的鏖战攻入南京,建文帝逃出宫禁,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就是明成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7月2日,在江苏太仓县刘家港,出土了长达四十四丈、宽达十八丈的大桅杆,相传这就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十一日“三宝太监”第一次率船队下西洋时使用的大桅杆。“三宝太监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领导这一壮举的人物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介航海家,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先导者郑和。郑和(1371——1435),原姓马,小字三保(保,一作宝),云南回族人,在宫中当宦官。不久他到了燕王朱棣手下。明太祖死后,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经三年战争,攻破南京,从惠帝手中夺取皇位,称为明成祖。在朱棣发动的政变中,郑和显示了非凡的机智和才干,“出入战阵”并“多建奇功”,得到朱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