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分界线 图1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学生在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时,疑问最大的是如何判断“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线,是在“b”点还是在“c”点?事实上,某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特定器官的效应如何,关键要看在该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对应的生长曲线是在0位以下还是在0位以上,0位以上表现为促进作用,0位以下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湖氮源”是我国豆科植物固氮技术专家经多年研制成的一种属于共生广谱生物固氮菌制剂.它能利用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供植物吸收利用,使非豆科植物也像豆科植物一样,在根部形成一个“天然小肥料厂”来自行满足植物自身生长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植物也有血型、自卫能力。于是植物有了一个新的功能:作证。植物“录相”美国纽约一位精通植物“语言”的柏克斯得博士发现,每当有凶杀案在植物附近发生时,生长着的植物便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愤怒”反应,并能记录下凶杀过程的每个细节,成为一个现场“目击者”。对此,柏克斯得博士在一盆仙人掌前,组织几个人搏斗,结果,接在仙人掌上的电流会把整个过程录下来,变成电波曲线图。通过分析电波曲线图,就可了解打斗全过程。花粉“见证”春暖花开,植物花朵上的雄蕊成熟后,便释放出大量花粉,四处飘散。一粒花粉孕育着一个彩色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龙舌兰”的故事龙古兰是一种植物。美国一位科学家偶尔对这种植物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将传感器装在龙舌兰上,同时在龙古兰旁放两棵蔬菜,这位科学家让他的5位学生中的一位“杀死”蔬菜,然后再与其他4名学生一起列队从龙舌兰跟前走过。科学家发现,当那位杀死蔬菜的学...  相似文献   

5.
观察课是小学《自然》八类课型之一,而且是主要课型。例如:“植物的种子”、“植物的花”、“鱼”、“植物怎样繁殖(一)”、“春季星空”等均属这种课型。这类课的特点是:以自然条件下的事物或现象为观察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定性、定量的观察分析,然后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以《自然》第二册十一课《植物的花》为例,谈谈观察课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打鸟的教训     
在依山傍水的山村旁,有一个长满了槐树、柏树、银杏树、松树、梧桐树等的绿色天地——植物园。植物园有一条小溪在“哗哗”地唱着歌,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植物园内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象一位位威  相似文献   

7.
生命密码     
哎呀,仙人掌的细胞结构与我的头发的细胞结构这么相似。怎样才能让植物动起来呢?她觉得可以让植物像动物一样“活”起来。叶童童从窗台上的仙人掌上切下一小片,再剪了一小截头发,一起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叶童童是位对生物学非常入迷的中学生。于是,叶童童把这一发现发表在一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     
音乐使植物快速生长优美的音乐能以共有节奏的旋律使乳牛多产奶、母鸡多下蛋。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20多年前,科学工作者还发现,植物同样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不久前,法国农科院声乐实验室的一位科学家做过试验,他用耳机让一个正在生长的番茄每天“欣赏”3小时轻音乐,结果这只番茄“心情”舒畅。竟长到4斤重,成为世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科学课后延伸探究活动的低效或无效表现 1.未引起重视,显得可有可无 一位老师教学《电磁铁》后说:“电磁铁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一位老师带领学生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活动情况,结束时对学生说:“对不知名的动、植物,请大家回家查找资料。”一位三年级的老师指导学生观察蚯蚓、金鱼等小动物之后,不忘来一句:“请大家课后继续观察,了解更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植物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智慧的。然而,随着对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们竟是有智慧的!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呢。  相似文献   

11.
有种小草叫红三叶草,只要天一黑,它就睡了。在阳光下,它的每个叶根上的三片小叶都展开在空中,可晚上却是另一种样子:三片小叶折叠在一起,垂下了头。像红三叶草的叶子每逢晚上(或在黑暗中)便闭合的现象,植物工作者称之为“睡眠运动”。植物的叶子会睡,植物的花也会睡。夜晚,蒲公英的小花向上竖起闭合,胡萝卜的花向下垂头,都表明它们已进入“梦”乡。不过,“晚香玉”和“夜开花”等植物是在夜晚怒放的,因为“上夜班”,所以改在白天睡眠。植物的睡眠与光线明暗、温度高低和空气干湿有关。科学家对植物的睡眠现象进行过研究,认为植物之所以要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措施,接着论述了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最后阐述了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通通踩死     
《云南教育》2004,(8):4-4
一位享誉国内的植物学家和他的助教正研究新品种的植物,突然助教问教授:“如果在野外上实习课,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教授回答说:“为了避免学生发问,所以我通常走在最前头,然后将不认识的植物通通踩死。”通通踩死  相似文献   

14.
植物也会害怕吗? 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的气候比较干旱。一天,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时突然间听到植物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是否是植物遭到严重的干旱时发出的声音呢?对这有趣  相似文献   

15.
对话需要平等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的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执教《植物》一课中的交流片断:▲你们大约需要多长时间?(2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吧,给你们10分钟时间,够不够?▲植物枝干上是有“茎”,但不叫“筋”,也肯定不是植物的“根”,我也先给你写在这里,好不好?▲植物能够放出氧气并且吸收二氧化碳我倒是听说过,但是你这样的解释很新鲜,我是第一次听说。这样吧,老师先把你的理论写在黑板上,至于“…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如何写好这些植物呢?这里我借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望”———选择对象看全面。首先确定要描写的植物对象,然后通过眼睛的“望”对所写植物做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想看全面,简单地看一下植物的整体外形是不够的,应该对选择的植物进行逐步的分解,一部分一部分仔细地观察。比如看花,可分为“茎”、“枝”、“叶”、“花”四个方面,再对以上四个方面继续分解,把花朵分成颜色、样子、大小等方面,这样的“望”才能看全面。“闻”———抓住重点细观察。抓住所写植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中国古时表达因果关联的一条哲理,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人们在承认种瓜必然得瓜的同时,也在真切地期望着:瓜豆兼得该有多么美妙!1928年,一位苏联学者用萝卜和甘蓝杂交(自然条件下这两个不同属的植物是不能产生后代的),创造出一种叫做“萝卜甘蓝”的新属。他的初衷是希望这个新类型植物在地上部分长出甘蓝,在地下部分结萝卜。但结果却正相反。此项研究虽然没有获得经济上的收获,但在遗传理论上却有意外的发现。通过检查,证实了“萝卜甘蓝”的细胞中具有萝卜和甘蓝两者的全部遗传物质(全部染…  相似文献   

18.
柏敏 《考试周刊》2012,(45):194-195
西双版纳是祖国边陲的一颗绿色宝石,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里生态博物馆”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利用自己的信仰与对森林的热爱,保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本文主要探析生活在“植物王国”中的傣族人民对森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理学是农学园艺等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骨干学科,把思政元素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发挥其育德功能,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结合“植物生理学”每章节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了实施“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措施。研究得出,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植物生理学”的专业教育地位及其与“三农”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粮食安全、现阶段广大人民的物质需求等现状,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正确“三观”的养成与社会现实矛盾问题,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爱集体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养成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0.
赵炜 《教书育人》2005,(5):55-56
前一段时间,希腊很风光,又是夺冠欧洲杯,又是举办奥运会。但我的这个“爱琴海”却跟希腊没什么关系。说来也巧,我最怀念的两位老师,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琴”,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海”。琴老师多才多艺,教植物,是团委书记。海老师是有名的才子,教语文,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