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修辞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是语言动物”观念的折射,它更多地体现了狭义修辞学的特征。这使人们普遍将修辞与修饰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以至于修辞长期行使着工具和手段的职能。而广义修辞学的修辞认知则将修辞提升至思维和认知的高度上.这为人们看待修辞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触及修辞的行为内核,并深化了对“人是修辞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首次提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这对概念.文章回归理论提出的背景,探究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提出“消极修辞”的理论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3.
修辞策略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该在宏观上考察修辞策略与化的关系,具体论述了化制约和影响下的修辞策略功能、特性和效应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真理、科学、技术甚至现实都是通过社会认可建构而成的.同传统修辞学相比,建构主义修辞观在各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修辞是为了认同,修辞是真理方式,修辞是集体行为,修辞是言语建构,修辞是权力生成.建构主义修辞观的价值在于,它提高了修辞学的地位,加强了修辞学的功能,拓宽了修辞学的空间,深化了修辞学的主题,扩大了修辞学的影响.建构主义修辞观的局限在于,它消解了修辞学的学科定位,颠倒了修辞学的映射关系,夸大了修辞学的权力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言语修辞现象出发 ,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提出修辞在本质上是优化的、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世界秩序化的方式 ;而进一步就是人的优化的、个性化的生存方式。由此 ,进一步认为修辞作品并不只是言语形式的作品 ,它包括修辞思维外化为能够负载信息或意义、可以被感知的一切物质形式。行为修辞将是今后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新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着重提出并分析了行为过程修辞作品和行为结果修辞作品。  相似文献   

6.
修辞与语言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究了言语修辞活动中的语言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修辞学习与运用间的投资收益对应关系,分析了修辞运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的规律,并认为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修辞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修辞学在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必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是否以诚信为原则,也即是否纳入道德评价、价值评判,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修辞观,即“主诚”和“辞巧”。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修辞学更重视方法与技巧,其实主诚派和辞巧派两种修辞观贯穿于东西方修辞学史。两种修辞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对修辞学的性质、目的及用途的认识不同,同时也就必然涉及对表达得体性的界定问题。东西方主诚派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深刻原因就在于重视修辞学的崇高目的,注重于修辞学的认知功能、沟通功能。诚信原则并非外加于修辞学的道德要求而是修辞学功能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 ,该文在宏观上考察修辞策略与文化的关系 ,具体论述了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修辞策略功能、特性和效应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修辞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修辞现象.研究人际关系修辞,揭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语言运用规律,不但可以开拓修辞学的理论领域,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人际关系修辞研究领域广阔,内容十分丰富、复杂.文章着重探讨、论述了人际关系修辞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英语修辞历史悠久,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古时候,两者各自按照自身的轨迹运行,显示出各自的独立性.而现代修辞学,两者即有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又有相互间的借鉴与融合.本文对英汉两种修辞的产生与发展作了阐述.同时又对两种修辞学的特点作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王易先生的《修辞学通诠》中,修辞理论约占该书的1/4,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修辞学作。其修辞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总论,二是辞藻的内容及外形,三是体论,尽管各种修辞现象繁多,但体是各种修辞现象的统一。其理论为后来的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修辞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杂志》2012,44(6):723-725
The aim of the special strand on ‘Revisiting the rhetorical curriculum’ is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a new rhetorical perspective, specifically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traditions within educational and rhetorical studies. This implies that we do not only look at education in rhetoric, but that we position education also as a rhetorical practice. In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we introduce a broad perspective on rhetoric by exploring concepts from new rhetoric to set the scene for this special strand. We elaborate brief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etoric and educat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paideia. We specifically relate the new rhetorical perspective to curricular issues and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hat are part of this special strand. The article ends by discussing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new) rhetoric about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a post- (or anti-) foundational world.  相似文献   

14.
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历来从表达这一单向度进行。《接受修辞学》的出版,宣告"表达 接受两极双向互动"理论的诞生。其实,修辞活动的过程,就是修辞信息传播的过程。有修辞信息的传播活动,就必然有修辞信息的传播者。相对于表达和接受的修辞传播,跟修辞的表达、接受三分鼎足,平分天下。然而从传播角度系统地考察修辞,至今未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西方修辞学史》是一部新颖、独特的学科史论著。该书与国外同类作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作者置身于一个跨文化语境,不受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立场、欧洲中心主义、学术政治等的掣肘,将西方修辞学科史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尤其是智力语境等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围绕西方修辞学的滥觞及其兴衰成败的发展历程这一主线,囊括主要的修辞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内容涉及修辞与哲学、宗教、伦理、文学批评、论辩以及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现状及其特征等,是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修辞学科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综述了 2 0世纪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的概况 ,它们是英汉修辞理论和方法对比 ,英汉辞格对比 ,英汉语音、词汇、语句、语篇修辞对比 ,英汉习语修辞对比 ,英汉语体、风格对比以及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对教学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该领域尚待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Serious considerations of intersectionality are critical to the future and viability of feminist rhetorical scholarship and scholars have made impressive methodological shifts in response to this exigency. However, though feminist rhetorical scholarship has painted a rich picture of how intersectionality operates at the level of the critic, I suggest that there needs to be more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how intersectionality functions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how it is constituted by and through rhetoric. To this end, I develop a theory of intersectional rhetoric, which I argue emerges at the point where intersectionality as an analytic sensibility and embodied rhetorical praxis converge. I theorize the ways in which intersectional rhetoric manifests junctures between (1) theory and experience, (2) discourse and materiality, and (3) academic and activist intellectual spheres to develop more nuanced political arguments about structural oppression on multiple axes. I use the work of body positive activist Ashleigh Shackelford as a case study for examining how, through what techniques, and to what end rhetors craft these links in performances of intersectional rhetoric.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a theory of intersectional rhetoric has for rhetorical theory, rhetorical critics, and intersectional feminist activism.  相似文献   

19.
王志伟  苑利  刘磊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4):93-98,108
借助CiteSpace软件的信息可视化技术,考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符号修辞学的研究走势、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结果发现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从符号系统内部探讨语言符号本身的修辞价值、从符号外部关注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使用语言符号的方式以及探索如何通过选择语言符号以达到最佳修辞效果的规律;其研究的发展前沿开始考察非语言符号在社会实践中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修辞幻象、视觉修辞、意识形态和反讽等的研究,考察对象也从传统的语言文本扩展到当代新媒体的多种传播和交流媒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事实和文化存在。流行文化通过各种文本修辞和运作修辞的选择,创造并维持一种基本的修辞关系,修辞关系各方以一种互相填平的方式成全对方;流行文化不仅是一种商品,一项工艺,一种社会力量,而且还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修辞学,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