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匈奴势力在漠北草原崛起,与中原封建王朝相抗衡。伴随着双方实力强弱和统治集团态度的变化,既有流血战争,亦有和亲睦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就秦汉政权与匈奴之间和战关系的演变过程作初步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五个历史时期秦汉政权对匈奴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元5世纪以来,随着夫余国的衰弱、高句丽政权的崛起,勿吉人不再拘泥于对一隅之地的追求,逐渐产生争霸东北地区之心理,勿吉与周边部族的民族关系遂产生变化。面对夫余国及其后裔建立的豆莫娄,勿吉国不断进行武力打击。面对逐渐崛起的高句丽政权,二者时而相互攻伐,时而相互合作攻打其他政权。从朝贡关系角度考量,夫余、高句丽、豆莫娄、勿吉与北朝政权均缔结朝贡关系。面对勿吉与周边部族关系变化趋势的不同情况,北朝政权对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政权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面对逐渐衰弱的夫余国以及势力较弱的豆莫娄,北朝政权默许勿吉的武力打击,而面对高句丽政权,北朝政权则是要求勿吉与其“宜共和顺,勿相侵扰”。  相似文献   

3.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主要活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青藏高原。隋末唐初,吐蕃开始崛起,到其赞普松赞干布时代(相当于唐太宗时代),统一了各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主贵族政权——吐蕃帝国。吐蕃帝国建立之时,正是中原唐王朝立国之初,由于当时两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在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的努力下,双方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公元七世纪中叶以后,唐太宗与松赞干布相继去世,两国关系就不断发生争执,此后战争在双方关系中基本居于主要地位,而在西域地区的争夺角逐则贯穿于两国关系的始终,它不仅导致了唐帝国在西域地区的统治最后崩溃,而且对两域地区的民族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朝末年,随着明王朝的日益衰落,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族兴起于东北,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金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结束了对明王朝的臣属关系,打响了夺取辽东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明金战争是在清王朝建立前,明王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生死搏斗。作为战争双方,明朝是为了消灭新兴的后金政权,恢复其对东北地区女真族的旧有统治,而后金国则是为了摆脱明朝的统治和压迫,建立自己独立的政权,与明朝分庭抗礼,并从明朝手中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战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民族间战争形态的分类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之间,契门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而进行的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平定民族叛乱的战…  相似文献   

6.
唐朝中后期,与外族政权的关系主要是与吐蕃政权之间的关系,唐蕃关系的变化对唐王朝的整个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萧关诗对唐蕃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有较为突出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友好与战争并存、夷夏观念与民族融合交织、边地人民渴望收复失地以及崇尚武力等。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参加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末拥有武装的地主官僚之间的混战、唐初的统一战争、唐中央平定安史之乱、藩镇之间的争战以及唐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军等战争.少数民族参加的这些战争,规模不等,原因复杂,性质也不相同.客观分析评价少数民族参加这些战争,对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集团战胜奉系军阀集团,北京政权开始由直系独自把持,形成“直系即中央”的局面,一直到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结束。这一时期,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之间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波 《历史学习》2004,(1):16-17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并取得胜利,开创了冷战后美国单方面推翻一个国家政权的先例,美国的霸权主义也随之达到颠峰。在这场战争中,无论俄罗斯、俄德法反战轴心还是联合国,都表现得那么无力。美伊战争全面考验着俄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归义军与周边关系研究是史学界研究归义军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与甘州回鹘间的关系亦是研究重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主要着笔于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而对造成其微妙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的论述较少。本文将以张承奉、曹议金政权与甘州回鹘间的战争结果为研究对象,探讨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诏和唐朝之间爆发的天宝战争的原因,学术界或认为南诏在唐朝的逼压下不得不反,或认为唐朝不会坐视南诏的崛起,一定会进行军事干预从而引发战争。其实,前者“压反”观把战争的爆发完全归因于唐朝,看问题流于片面;后者“必反”观把战争的爆发完全归因于历史发展的必然,看问题过于简单。从南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特点来探讨天宝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是南诏政权是在唐朝揠苗助长式扶植的前提条件下建立的,野蛮因素存留较多,极容易走上扩张之路;二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较为顺利,容易迷信武力而走上掠夺之路;三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不能正确估计形势,错误地迅速走上与唐朝对抗之路;四是从天宝战争发生前的唐朝形势来看,南诏与唐朝发生冲突也并不偶然,是当时诸多类似事件当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南北割据政权并立,而偏安于川地的前蜀正是南方割据政权之一。蜀主王建虽然出身卑微,但通过"豹变",以假子、乡党、土豪、文士为重要依靠力量,迅速建立了割据政权。但由于五代动荡的大背景和前蜀的小环境反映出这些依靠力量既是政权建立的中流砥柱,同时又是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崛起与国际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崛起国与霸权国的关系。西方历史上的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大多通过战争解决矛盾。中国不称霸,不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必将走出霸权周期理论的苑囿,走出一条和平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4.
崛起于元代晚期,兴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的蒙化彝族左氏土官,传承17代,历时500多年。它的存在对当时的蒙化、云南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良好的君臣关系是其政权得以长存的政治保障;官民和谐是左氏土官长期存在的群众基础;强大的政治联姻是蒙化彝族左氏土官长存的联盟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思想,最早提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题。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洋国运动的过程中崛起的,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催生波,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区域城市经济兴衰的格局,在受战争影响最大的长江下游地区传统商业市扬州、苏州趋向衰落,现代工商业城市上海、无锡、常州崛起。  相似文献   

16.
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战争年代就重视党建问题,对党与政权的关系和党的思想 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为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德瑜 《高中生》2009,(22):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1.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王文龙 《知识文库》2023,(19):163-165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据统计在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五百场以上的有记录的战争,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北方。从十六国时期到北朝,不同的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大地,带来各自不同的战争模式和与之相符的政权组织形式。本文以北魏观察视角,分析中原编户齐民的管理方式对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军事动员能力的提升,以及最终导致战争形态出现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中华大地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这个时代,由于政权更迭导致长年战乱。虽然战争是惨痛的,但这个时代中长期南北对峙以及战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古代战争,  相似文献   

20.
张茜 《中学文科》2006,(2):42-45
1.商朝的灭亡形式,确切地说属于()A.亡于民族战争B.亡于属国C.亡于王朝战争D.亡于权臣[精析]考查辨析选择能力。周原来是商朝的属国,逐步顺应民心强大起来,代替了商的地位;A、C、D不符合题干。[答案]B2.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