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人格通常理解为人的社会倾向性,即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综合表现,不涉及能力问题,有时甚至用来单指一个人的品德。人格障碍,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是指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格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也就是人格的畸形变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人格形成期,由于教育、引导不力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人格的逐步形成中往往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依赖型”人格障碍。这些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家庭的娇生惯养中生活,久而久之,生活难…  相似文献   

2.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成因、干预、预防等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境,对儿童青少年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进行了反思,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课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开展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指导;需要察觉、识别、干预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巳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人格心理特点产生影响。网络环境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个性更加张扬,同时,也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与缺损,面对这种变化,我们要更新观念,正视网络,在课内外牢牢抓住网络这个阵地,创设良好的网络化环境,以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5.
随着离婚率逐年升高.由母亲或父亲带着末成年子女组成的单亲家庭日渐增多,这已成为我国家庭发展的一大趋势。据有关社会学专家估计,进入2000年后,我国大陆的离婚率将以每年200万对的速度递增。而这些父母离异后的不完整家庭,往往是一些青少年形成心理和人格障碍以至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产生多种负面效应:信息超载引发“信息综合症”,信息垃圾引发道德问题,网络沉溺引发人格障碍,眷机情结引发认知惰怠。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通过各种手段对泥沙俱下的信息流进行正本清源;正确认识和运用信息网络;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其形成的原因有来自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也有来自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尽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易矫治,但学校教育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浅析青少年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来看,许多问题都是由于人格障碍导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心理是道德主体性的内在依据,既是道德教育内化的基础,也是德育的目标。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现实生活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满足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求,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健康修养,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冲突与困惑。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少年存在四大心理障碍:社会环境适应障碍,人际关系与社交恐怖,恋爱和异性交往的障碍以及人格障碍。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重从四方面入手:转变思想观念,净化社会环境;占领文化阵地;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青少年自身则应该努力提高“心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已日趋突出,疾病、精神创伤、家庭因素和社会影响等外部原因及个人需要、主体知识水平、个性特征与所属团体关系等内部原因是造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文章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人格障碍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对东北地区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  相似文献   

12.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以至明显偏离正常人格.人格障碍一般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尤其是大脑先天缺陷)的基础上,在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表现为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反应不良.专家证实,青少年时期是人格障碍最容易形成的时期.人格发育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与后天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就这个问题曾对北京两所中学的1148名学生调查,结果发现14.3%的孩子具有人格异常倾向.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游戏作为游戏的新领域,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认识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应关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几种负面影响:自我同一与角色混淆;心理能力发展受阻;道德发展受阻;出现人格障碍。有关方面应构筑立体交互式防护网络,变堵为疏,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达 《湖南教育》2004,(10):32-32
“马加爵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强烈呼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心理学界的专家认为,“马加爵事件”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属于人格障碍的心理问题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相当普遍。据某地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约有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及负面效应,并探讨了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冲击和负面效应的干预措施。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突出表现为青少年情感自我迷失、角色自我迷失和自我约束力降低;在这种冲击下,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信息超载引发的"信息综合征"、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网络沉溺引发的人格障碍和眷机情结引发的认知惰怠;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网络心理研究和网络监管等是对这种冲击和负面效应进行干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青少年中人格健康方面问题十分突出。来自北京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大城市青少年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统计,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其中的87.57%。由此,  相似文献   

18.
价值体系广泛地影响和制约个体自身知、情、意、行的过程和人格发展。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乃是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人格障碍问题,说到底就是错构了的价值体系与个体失衡的生存的环境问题,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在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深刻分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索能有效预测青少年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房树人绘画特征。对北京市3所中学共683人进行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和统合型房树人绘画(S-HTP)测验,并依据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症状模式筛选出15项可能反映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绘画特征,分析依赖人格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这些绘画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中学生依赖型得分在11-18岁8个年龄组上,随年龄增长呈"U"形发展;(2)阳性组和阴性组在7项绘画特征出现频率上存在显著统计差异,如线条圆滑;(3)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现中心画等11项绘画特征的中学生更有可能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倾向;(4)15项绘画特征评价者一致性高。这表明通过标准化处理,房树人绘画测验的11项绘画特征能有效地预测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倾向,成为问卷测量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