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不是国民党当局指定的,中共中央是知道的,这种路线不是绝路。  相似文献   

2.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出以何应钦、白崇禧署名的《皓电》,对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并且无理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我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9日,我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发表《佳电》,以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同时表示,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我党可以将在皖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移到江北。  相似文献   

3.
刘明德老师的文章对皖南新四军北移可以选择的三条路线作了简述,并得出结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不是违令南下,而是遵令绕道北上”。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或许,同学们要问:三条北移路线从地图上看,其行程就地北渡路线最近.东进苏南北上路线次之,南下绕道苏南北上的路线最远。那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为什么要让国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有关皖南新四军北移指示的分析,认为中共中央出于斗争策略的考虑和对形势过份乐观的判断,坚持了皖南新四军北移“拖一两个月”的立场。作者提出这是影响皖南新四军北移进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党史讲义和有关皖南事变的专著或论文,在谈到皖南事变发生前的国际形势问题时,几乎都认为当时德意日和英美等国际力量都在拉蒋介石,国际形势对蒋介石十分有利,所以蒋介石趁机制造了皖南事变。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事实上在皖南事变发生前夕,日本已经放弃了拉蒋的方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蒋介石不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不少同志以皖南新四军被围歼的结果,逆推出南下茂林的路线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是导致皖南新四军失败的首要或主要原因,如刘庭华《略论皖南事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陈枫编著的《皖南事变本末》、段雨生等著《叶挺将军传》等均持此说。黎汝清同志更认为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是皖南事变的“根本性问题”,谁决定了这条北移路线,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历史责任就应由谁来承担(见小说《皖南事变》代后记)。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前期,新四军在江南抗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同时也遭遇到许多困难,如日军的强大、地形的不利、兵员的缺乏等。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在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下,华中军民粉碎了敌伪顽的夹击,并全面深入地进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长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直至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皓”电前后新四军北移计划形成的背景和经过说明,项英没有较早地将新四军北移,并没有违背中央的指示,也不是因为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而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军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军部陈始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这次事件之所以发生和给我党我军造成极大损失,除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灭共的根本原因外,还与当时的新军最高指挥机关──军部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关。本文拟冒昧地谈谈新四军部与皖南事变的...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及军队的活动范围,不是在国民党控制下,就是日军占领区,敌、伪、顽势力强大.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皖南新四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军队文化建设水平.他们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教育培养,创立进步报刊杂志,扩大抗日宣传,促进了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苏中、苏北、豫鄂边9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兵力增长了12倍;武器装备增长了11倍。八路军自诞生到1940年,兵力增长了8倍,武器装备增长了4倍。可见,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速度不比八路军慢。那种认为新四军发展比八路军发展慢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新四军的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新四军执行了党中央正确方针的结果,也是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15.
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加强党的政治工作、如何定位新四军的性质以及如何完善军队中党的组织工作。新四军落实党建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巩固政治委员制度、加强党的组织工作、提高干部党性、加强锄奸工作等。这些措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贯彻了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又结合了新四军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对新四军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及时向中共中央建议调整战略方针,以战略家的眼光,率先提出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实现了华中党军领导和指挥的高度统一,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战略指挥关系问题。刘少奇对华中抗战尤其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分布于南方八省的红色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自1937年底在武汉筹建军部,翌年所属四个支队分别向大江南北敌后挺进,7月军部移驻泾县云岭.为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把游击战争推进到正规战争”。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作为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殚精竭虑,利用在国统区的特殊条件,自始至终与毛泽东和党中央协同配合,作出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决策,为援救皖南新四军和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我发现每个幼儿都已初步显露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爱好。有的幼儿上课时,突然哼起了歌;也有的不做游戏,一个人在旁边跳舞。遇到这种情况,是认为他们不守纪律,给以制止,还是认为是他们的爱好,予以扶植?我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固然是丰富多彩的,但幼儿不喜欢按着一个模式去游戏.他们更需要的是三三两两的自由活动。我们搞  相似文献   

20.
经几年的试点,岗位培训已取得了不少经验,一些主要岗位都已编制了岗位规范和教学计划。从培训的效果来看,普遍反映收效很大。但在试行中亦遇到一些问题,为有利于今后岗位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研究。主要问题:1、工学矛盾。现行岗位培训一般为全脱产,少则两个月,多则三个月,参加学习者都是该岗位的负责人,长时间离岗,对工作多少都有一定影响。2、教学矛盾。学员之间有两种差别,一为文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