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质量审计、高校质量控制和社会质量评价等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但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遇到"产品"与"顾客"界定困难,"顾客至上"的原则难以引起教育界人士共鸣,"全员参与"的管理与严格执行管理流程同高校文化的冲突等各种困境,全面质量管理并未在各类高校中全面实施。做为一种管理时尚,全面质量管理虽然失败了,但其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将继续对高等教育组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论"双重性"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质量从教育产出的角度分析,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辩证统一;从教育需求主体的角度分析,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质量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双重性。高等学校应以教育的"双重性"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质量评估为核心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就业率"作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的主要依据,而以"就业率"为基础的大学生就业评价,有其不充分性的弊端,容易导致高校追求就业"数量化",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分析和对就业质量内涵的研究,提出了政府应以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全面评估为核心,调控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研究,从中选取高校教师"对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的评价"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就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主体10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评价具有一致性,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策法规、学术环境和教学科研条件,保障与监控主体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社会、高校和政府。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诸多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美从上至下的关注和思考,也使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有其基本特征:外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高校参与质量管理的竞争性、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认证工作的经常化等。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需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在改善质量管理过程中须细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为预警重科研轻教学须改善质量评价体系和学术激励机制;在建立与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法规体系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机制。认识到了问题就须采取行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需要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高等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和高校自治并举的管理体制.高校的质量保证采取"双向制"的方式,即大学外部的质量检查和评估以及院校内部自我评价和检查相结合,其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保障机制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方式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治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目前实行的基本上是以政府为单一合法性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现实中这种传统的政府单一管理模式已显露出严重的弊端,而以市场为主体的调节机制也不尽完善。学者们建议借鉴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的运行过程中重构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倡导建立一种多元参与的有效治理机制,吁求社会各组织团体及高校内部教师和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蓉 《成人教育》2007,(9):80-81
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滑,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忧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实现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与控制,确保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将逐步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欧盟各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模式"和以高校内部学术共同体评价为核心的"英国模式"。在分析美国教育质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高校自我评估是最理想的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大多注重常规教育管理,忽视教育质量管理,未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着手,阐述了高等教育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全面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矛盾日趋明显。为了解决这对矛盾,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文章结合我国实际,阐述了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系列标准引入高校内部管理的意义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跨越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切实提高质量,确实需要认真研究。笔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情况及我省高等教育实际,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面临的问题及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做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高校脱离象牙塔进入现代社会中心以来,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高校、政府、民间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问责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高等教育性质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正是问责主体;高校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以及接受者。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确定高等教育质量责任、责任追究和问责救济,从而初步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点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学生满意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本科高年级学生数据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学生满意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6大因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的质量差异.采用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其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有着显著差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对学生对所在高校满意度的"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新进展:质量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话题,各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程序和技术开始建立并推广,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欧洲的研究者提出,质量管理程序和技术最终不能解决质量的改进问题,而只有由下而上地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使追求和提升质量成为成员的自觉观念和行动,高等教育质量才能持续提升。围绕"质量文化"这一概念,对欧洲高等教育领域近年的质量文化研究进展进行考察,并从这些新进展中捕捉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及高校评估工作的逐步展开,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当前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从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保障、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民间主导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官方主导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多元保障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新形势下,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建立独立的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信息系统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模式及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模式与调控手段是90年代以来世界高教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对国外几种重要的质量监控模式与手段予以评析,无疑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轨,完成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在高校改革中“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