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实验小学,我们始终将“实验”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科研课题为龙头,不断弘扬“实验精神”和“实验文化”,开拓创新,走实验立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我们抓住契机,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一前沿课题,形成了“学校核心课题——学科特色课题——年组研究专题——教师个性专题”课题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所学校需要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一所学校来说.人、财、物、校舍、设备、图书、课程、文化、环境、特色、科研、政策、观念、机遇、创新……可以说一样不能少.样样都重要。但是,如果必须做减法.只留最重要的三样.这三样究竞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钱”、“人”、“精神”。某种意义上,钱+人+精神=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3.
巴金精神是我校师生温暖的陪伴.巴金先生的笔,是真正的讲真话的笔.这份“真”,使学校在“根文化”的底色之上,逐渐积淀起了“真教育”的基因和元素——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理.学校近几年来,将巴金精神融入学校文化,探索出学校的特色课程——巴金课程的体系,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3,(16):14-14
多年来,中光高级中学坚持“文化立校”理念,以“博物馆式”校园建设为载体,以校园环境,校本课程,学校精神建设为抓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策划,逐步建立起历史文化博览廊,主题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朱冬云 《考试周刊》2009,(46):10-10
聋校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聋校课程设置方案的核心理念。聋校要坚决地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以德立校的多维德育格局,建立适应教育改革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到科学管理,创新管理、努力开创聋校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地处工业重镇,与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相邻,已有87年建校历史。传承"坚毅教育"的文化精神,秉持"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的建校精神,学校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和特色兴校"作为办学理念。学校着力于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意在涵养学生"我平凡、我自信、我坚毅"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要保持持久的前进动力.传承厚重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积淀厚重.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初步构建起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校训是校园精神所系、风貌所在、立校兴学的宗旨,是全校师生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规范.是学校展示给社会的“文化名片”。建校6年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厚德、自强、博学、创新”的校训为内核,通过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建设.不断拓展、丰富其内涵。进而凝聚海桂的学校精神.积淀海桂的学校文化.学校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建平中学正在进行新文化运动,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我们所构建的现代学校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务公开是建平文化立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荣成市第九中学始终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名校,质量强校”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打通学校发展的血脉,积极挖掘文化精神之源,着力打造“和合教育”特色学校,以特色理念凝心聚力,营造活力,内生动力,涵育化人,让校园充盈人文光辉。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语文课程”的提法内涵丰富,厘清其内涵,澄清相关认知误区,有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语文课程的实施质量。第一,“传统”强调文化贯通古今的特征,“古代”则是时间维度的分类结果,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有可能造成育人目标的偏颇并使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局限。第二,“优秀”是传统文化的成分而非标签,传统文化教育要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第三,“进语文课程”兼具增量、提质两种意思,当务之急是找准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重要交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中高考相关命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正在开展一场空间规模的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本文概述了指导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内容;探讨了“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与重建“学校文化“的实践课题。论文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念与真实;尽管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来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抵抗,但多元的声音所激起的对话、论争和交响,终究使我们看到了新世纪“学校再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马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55-156
数字化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引发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围绕“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这一问题展开,简要阐释了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化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学校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之下学校课程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推展的进程中,学校文化重建这一论题被当然地推向前台。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因此,建构课程文化、对话文化和生活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校生活和变革教学方式为目的,后海小学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发展走过六年的探索之路。本研究目的在于刻画此校本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内在的课程发展机制。在过去五年间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件收集的方法采集资料。研究发现,呈现出情境分析模式下校长课程领导教师跟进的课程发展机制。此脉络中校长课程领导是与行政领导的结合体,培育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教师表现出有限的课程领导空间,在开放的学校氛围中,教师课程领导空间的拓展并不在于外在赋权而要依靠内在的专业成长以及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中职学校实现职业能力教育目标的载体。宁波市职教中心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平台+模块”、企业成熟课程与传统课程置换、以课程为核心项目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等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诸环节上体现了职业能力本位,形成了“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