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国大学经历了从双重集权管理向分权下的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彰显了外部干预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冲突,表现为政府权力、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复杂博弈与动态平衡,潜藏着经营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风险。科层组织治理的边界与行会组织治理的复归是公立大学规避制度风险、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公立大学的法权治理模式应借助市场化改革潮流,建构多元衡平的法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大学变革的重要前提。其治理结构与运行模式既体现大学和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外部交互关系,又体现大学内部管理的绩效与效益。具体来讲,大学治理结构是指对于大学内部以及外部各利益主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U-G-S"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在推动卓越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的同时,与政府建立"契约型"合作关系,与行业建立协同创新关系,与中小学校建立互惠共生关系,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创设了平权环境、共治载体和保障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变革中面临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不高、平台缺乏和机制单一等问题,推进大学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和范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实质上是大学各治理主体参与学校事务决策与管理的结构和过程。我国大学治理改革不断深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受体制的长期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中仍存在外部治理环境过于管制化、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外部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及提升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放管服"改革为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为外部治理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制度保障和改革思路。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计划,其关键是理顺和明确大学外部治理的主体关系与角色定位:政府当加强制度设计,促进职能转变,依法主导和推动多元主体协作共治;大学当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大学章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社会积极参与协同治理,以第三方评估督促办学质量提升。基于"放管服"改革思路,亟需系统构建内生外促的大学治理基本框架和联动模式,明确政府、大学和社会协同互动的责任担当及能力指向,强化程序正义的制度规约,注重显性制度与隐性文化和谐共生,切实为优化大学外部治理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单中心治理和新公共管理分权化治理的地方政府治理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它是行政协调论的现代生长、复杂性问题的应对逻辑和碎片化治理的根治之道综合作用的产物。作为一种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协作性公共管理具有独特的结构类型、协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分权:大学自主的主导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杰 《高教探索》2006,(2):43-47
自1980年代以来,一场世界性的政府改革运动席卷全球,再造政府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政治运动之一。而在政府再造的诸多模式中,分权已成为核心所在。相对于传统官僚制组织形式的高度集权,分权成为政府再造的新范式,“自主管理”和节源增效则是政府分权的主要策略及实质所在。而大学自主政策不过是“自主管理”的分权策略对大学组织的适用和定位,其核心是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通过进一步扩大大学自主权,将大学组织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谋生路和财路,以达到节源增效之分权功效。显然,大学自主是政府分权范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和演绎,政府分权是当下大学自主政策的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大学内外多元利益相关者博弈后处于均衡状态的结果,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缓慢变革当中。从变革模式的维度来看,可以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模式分为内部革命型、内部演化型、外部渗透型和模式移植型四种类型;从变革动因的维度来看,影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包括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往往起到量的积累作用,而外部动因则起到质的飞跃作用;从变革内容的维度来看,寻找大学内部纵向权力分配的"平衡点"、横向权力的分工合作机制和最高权力主体的权限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三个重点内容。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特征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璇 《江苏高教》2022,(12):59-63
转变治理范式、优化治理结构是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双肩挑”干部少、专家型行政干部权重式微、年轻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位意愿薄弱、治理主体专业化不均衡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外部主体干扰内部治理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大学治理主体改革应坚守专业化愿景,通过健全培育机制、政策引导、规范权力运作等方式,逐步探索大学治理内部主体专业化取向,稳步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当前,高校管理模式官僚化、自主办学偏离学术自治的根基、党政权责不明晰、学术权力行政化、缺乏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建议政府简政放权,建立科学的自主办学与政府管控的协调机制;完善高校顶层设计制度,划清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权责界限,构建分权治理模式,并引进高校外部治理力量,扩大高校的民主管理权。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的改革,从制度层面正式确立了以教授治校为具体形式的大学学术权力制度,进而开启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从此次北大改革实践来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构建有必要在积极营造良性制度环境的条件下,从确立学者主导、民主管理的规则与规范体系,培植“学术为本”的大学文化—认知,建立独立、权威的学术权力机构,到建构学术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组织行动逻辑等方面协同行动,需要通过专家型大学校长和学者群体等关键制度性能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术权力从观念形态向制度实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漫说大学治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自身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办学利益主体,大学治理结构是为了回应当代大学组织呈现"冲突和多元利益"特点的治理需要,建构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组织属性和委托代理关系特点的决策权结构.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变化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契约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我国大学已迈过了前治理时期,治理问题对于我国大学已不再是一个虚幻的、空谈的命题.就大学治理结构对于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而言,它是比管理结构更具基础性的一种制度结构,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大学决策过程与社会权利主体的合理联系,实现社会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从办学理念看柏林大学改革与北大改革的相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柏林大学继承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并发扬先大,尤其是费西特、施莱尔玛赫、洪堡等人对柏林大学的改革更是对后世的近现代大学影响深远。蔡元培模仿德国模式改造北大.这就是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大学观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深刻影响虽然带来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其差异性更是明显。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侧重点和主要倾向上的不同点以及两者对世界的不同影响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两者改革的相异点,以此能给予我们更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大学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大学创新的动力源泉。兰州大学面对地域、环境等不利因素,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历经了一条"稳定队伍—建设团队—提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是关乎全国千万家庭的大事,在改革中仁者见仁,联合招生、自主招生、推荐保送、多次考试等形式各显灵通。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将走向何方?通过诊断我国大学的组织运行模式。剖析思考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多种形式并以此探讨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Sexual harassment in university communities is, at best, understood as the exercise of power by deviant individuals and is dealt with through sexual harassment policies, grievance procedures, reprimands and educational measures. Through 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one case of sexual harassmen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power is not merely attached to specific individuals. Rather, university communities provid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exual harassment is naturalised.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discourses of academic freedom, juridical interpretations of collective agreements, and anti-feminist backlash discourses shaped knowledge in the public domain, while the voices of women students and feminist discourses on sexual harassment were either marginalised or silenced. The articl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discursive framing of sexual harassment constitutes power relations in the academy and ultimately legitimises sexual harassment. The article offers some discursive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sexual harassment in university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院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顺教育、教学、科研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以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其中,相关运行模式、保障措施的合理选择、有效实施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振宇  许晶 《考试研究》2013,(3):50-55,78
大学自主招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招生考试环节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考试和选拔机制。但自主招生不仅是考试方式的改革,更是我国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的改革。为此,本文提出要切实发挥自主招生的功效,还需加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加强高校自身招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第三方考试评价指导机构,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等系统化配套改革与制度探索。  相似文献   

19.
雷丹 《成人教育》2008,(10):41-43
文章以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andragogy)理论为指导,通过阐明其理论模型的内涵与意义,揭示在传统“普通教育学”(pedagogy)驾驭下大学成人教育发展的困惑,进而探讨在成人教育学专业视域下,大学成人教育应实现教育思维及模式的转向,从目标与功能定位着手,在成人教育办学形式、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核模式的改革是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优化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必须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的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