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曾钊 《中学文科》2003,(9):26-28
在高二哲学常识的学习中,学生对一些概念易混淆使用。这里将易混淆的五个概念进行归纳比较。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等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同点:①含义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②原理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基本要求。③范畴不同。具…  相似文献   

4.
李国林 《甘肃教育》2007,(9S):34-34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如何使考生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就非常必要。下面拟就哲学常识复习方法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高二思想政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对它的学习、理解既是一个理论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总结的过程。如何把深刻的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这就是我们教学要研究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红敏 《中学文科》2007,(11):106-107
进入高二,学生对哲学常识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普遍感到抽象、难理解。因此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成为哲学常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艺术,使抽象的知识通俗化,辩证的内容形象化,理性的东西情感化,使哲学常识教学具备趣味性、生动性、实用性、参与性。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8.
9.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学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心灵活动和理解心灵的指南,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二哲学常识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人们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形态以及新的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物质是不能创造的?”“既然人们能建立起许多新的具体联系,为什么说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万有引力规律决定了水往低处流,人却能做到引水上山,这不证明规律可以被人改变或消灭吗?”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涉及哲学中的“客观性”问题的理解,说明了它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张冬梅 《考试》2010,(1):16-18
一、作品(一)诗歌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3.我国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  相似文献   

13.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教材,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内容中分别讲到相互对立的两种哲学现象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并且强调这些转化不是任意的,而是现实的,具有一定条件的。不少学生对这些“转化”的认识模糊,理解不全面,相互混淆。特别是对转化的“条件”,不是忽视,就是多存疑问。为此,现就几个“转化”问题分别谈谈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转化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化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指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二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渗透和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领域。高二的哲学常识只是介绍了其中最基本和基础的知识,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人生观(属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它们在知识结构上是有层次差别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的理论。哲学常识中属于这一层次的知识主要集中在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两个板块,它们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及以此引出的方法论适…  相似文献   

15.
16.
17.
塞拉斯把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常识的"映像和"科学的"映像。他认为,前者是关于人类自己的概念,是一种前科学的、未受批判的、朴素的人类世界观,它定义了已有的哲学反思的一个端点;后者是一种经过反思、批判和逻辑加工形成的框架,是用假定感觉不到的客体和事件来说明能感觉到的客体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哲学研究的目标正是向着把这两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映像统一起来的方向发展的。这种观点促进了对整个哲学史的批判与反思,为科学实在论的辩护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意义。但是,他把人类概念思维的社会的、伦理的和价值的维度留给常识映像,把认知与说明维度留给科学映像的做法,有可能会加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分离;他对理论实体的本体论地位的论证方式有可能陷入"理论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19.
李玲 《教师》2015,(9):60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