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3.
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为广泛的绕口联是: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口奄———。联尾是象声词,“咩”读“咪也”,“口奄”读“昂儿”,牛羊嘶叫声,形象生动。这类绕口联又都是语联,意思虽显直白但又颇为巧趣,而且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群众尤为喜闻乐见。有一副五言谐音绕口联也很有趣:哑丫呀鸭轧;麻妈骂马抹。上联说,哑丫头因鸭子踩在脚上而哇哇大叫,下联说,麻脸婆因马尾甩在脸上而气得大骂。音同字不同,读来拗口,饶有风趣。漏桶漏船,桶漏桶干船漏满;…  相似文献   

4.
民间流传着许多反映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绕口联”,这些联语念起来既拗口,又情趣浓浓。以下这些绕口联,你不妨试着念念,注意吐字要清楚哟!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哄牛,牛拧,妞妞拧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广泛的绕口联是: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这类绕口联又都是俗语联,意思虽显得直白但颇富情趣。也有一些对联是用谐音构成联句的。据传宋代一学者游西湖时,曾出一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此联连大文豪苏轼也没能对出,一直是孤联,后来朱熹在福建任建阳知府时,路经南平购得一罕见景泰蓝古瓶,忽有所得,便对出下联: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出南平,难得蓝瓶。这副对联音字不同,读来虽然拗口,但饶有趣味。说起民间绕口联趣事,还算成都市胜景望江楼上的…  相似文献   

6.
绕口联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组合巧妙,谐趣横生,读后让人捧腹。请看下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哄牛,牛拧,妞妞拧牛。这是流传最广泛的一副绕口联,通俗易懂,易记易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下联中“拧”字,前一个读去声,是形容词“倔强”义;后一个读阳平,动词,你不妨读读看,体会它带给你的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7.
绕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读来回环复叠,饶有风趣。在我国浩瀚的联苑里,也有类似绕口令的对联,即绕口联,它组合巧妙,谐趣横生,读后无不让人捧腹。  相似文献   

8.
贵州都匀绕河和麻江河坝的绕家(瑶族)居民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其民歌的产生、发展、流传与其生态环境有莫大的关系。绕家民歌是该地社区传统文化重要特征,是绕家人们家庭教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绕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蒋丽 《考试周刊》2014,(63):28-28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无数传唱千古的佳作,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流传。时至今日,文言文依然是脍炙人口的语言,在人们不经意间,口中总会流露出那么几句文言文。一些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总会把学习文言文当做一种任务完成,如同学习外语一般感觉很绕口。只有应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戴震、翁同和是清代三位著名的学者,他们在临终之前以对联的形式写就了人生的绝唱,总结自己的一生或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眷恋。金圣叹是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评点的七十口本的《水浒》是清代流传最广的版木。清顺治十八年,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面对儿女,生离死别,金圣叹哀痛无比,遂吟出一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此联妙用谐音双关,字面意思是说莲子  相似文献   

11.
议空:1.三相交流电机定了绕红1为双层短距分布绕纽,某波绕组系数为凡..1,每相绕织串耿匝数为WI,若磁中每一根导体感应电势为IV,每相基波电势则为()V。 2.二相八极交流电机定了三相绕组汕线+八。十B和《*足拄顺时针排列的,当诬入’烁宇为50liZ的三相电流i。。delC。。S(;。t一[20”),。。。hi C。。S o t,i C。:厂 IC O。(。t-12口”)时.电机中产生的枯波旋转磁势的旋转方向是()财针方I;lj。旋转蚀度为()r、卜、11、当(’ t=12 0”闻问,磁势正最大们w于()。栅值人小为()。(每棚巾联匝班为W;匝,绕M为用距、典中绕m)。 z.…相绕织诩以…  相似文献   

12.
妙联巧对     
花生生花花生、生花、落花生随子、子随、续随子此对上联为二十年代在北京流传的“绝联”。“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将其列为“绝联征偶”第二十五条。  相似文献   

13.
续字联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方式,即在原有对联上添加字句,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洪范口义》是宋初思想家胡瑗的代表作。在《洪范口义》的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口义》成书时只有一卷,或名为《洪范解》。至明代《洪范口义》被收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瑗注释与《洪范》经文对应。清代四库馆臣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两卷,收录于《四库全书》,这就是流传至今日的《洪范口义》(两卷本)。  相似文献   

15.
联海钩沉     
在对联家族中.有一特殊的联种。这种联构思巧妙,玲珑别致,趣味横生。这就是人物串名联,其中不乏流传广泛的优秀对联。 老舍老向凤子;胡风胡考龙生。 “老舍”、“凤子”、“胡风”、“龙生”都是当代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6.
趣联拾贝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株极富生命力的小草,它源远流长,雅俗共赏,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古代文人雅士多以之即景抒怀,吐露心曲。其中有数不胜数的名联、佳联,也不乏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传世“怪”联。摭拾二三,以与学子共享。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书院楹联,流传甚广,名气特大。联语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规劝莘莘学子既要致力读书习文,又要关心国家时政,含义十分深  相似文献   

18.
一字妙联     
刘炜 《老年教育》2010,(1):38-3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联中仅一“墨”字。不少人遂以“笔、纸、砚、书”等字应对,却均不是佳对。惟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19.
“对非小道;联乃大观。”对联是我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素以典雅精粹著称,但也有将俗话俚语入联的妙品,略举数例。近代学者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爱写俗语对联,其家乡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流传着他写的联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遇饭即饭遇茶即  相似文献   

20.
笔者长期从事楹联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对于民间流传和文字记载的嵌有12生肖动物、或以12生肖动物为题或相对的对联故事。现将搜集到的犬联故事,按“犬”字在联中出现的先后为序,选择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