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研究制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标志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新课程在全国进入实验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2.
谈谈语文课程改革中“三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种倾向:对“三老”思想的漠视 以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为标志,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至今已经4年了。大家普遍感到这次课改的特点是一个“新“字。正如一本新课标解读的书中所说:学习新课标不单要看到它比过去的”大纲”详细具体,“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掌握它所阐发的新的教育理念,规定的新内容、新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育教学思想的物化,是课程改革的 一个凭借,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因此,教材的编写思想,课文的题材内容,练习的安排形式,都应该符合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  相似文献   

4.
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教育特点,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综合性学习做了全面阐述。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人们正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少语文教师仍有许多困惑。学习和借鉴外国母语综合性学习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我们的一些困惑是大有裨益的。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历来采取分权制,即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这就为各州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6.
每次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使我深深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其中最让我推崇的是其鲜明的人本思想。下面我就“课程标准”的人本思想谈些学习体会。 一、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 语文课程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许多年来,学术界、教育界不断地进行探索。这次,“课程标准”作了清晰的回答:“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8.
体悟教学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正在逐步被重视并兴起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江苏省教研室配套发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大量出现了“体验”“体会”“感悟”“领悟”等词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更是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稿)颁布之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目标的理念和精神,把提升学生“多维语文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核心。因此,语文新课程改革走向在课程目标中集中体现出来。本文通过透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目标理念及其渗透在各层次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以便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发展、新视野,促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标准化”是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本文通过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美国国家、宾州和加州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中的相关条目及标准制定的对比,从课程标准的阅读内容、目标方面有待系统化补充,阶段目标制定与表述过于笼统,课外读物的范围过于狭窄,课程标准缺少一份规范概念的术语表四方面来综合探讨、评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普遍令人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减负"问题。但仅仅"减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减负"的基础上"增效",因为"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增"。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语文教学的"加减法",使语文教学在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策略的指导下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崭新定位,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口语"课程承载了将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及教学的改革之中并促使师范生接纳、认同、融会贯通的重要任务。针对这一新情况,"教师口语"教学应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再认识,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针对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美玲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19-20,81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重组,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人才培养方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程改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紧迫任务。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产业状况与教育政策,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新型师生关系、品牌教育等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树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回到课程:美国“标准化教育”改革运动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教育质量下降、不同种族之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继续扩大的情况下,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科学而合理的统一教育标准和课程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迫于提高成绩的压力,评价也常常与标准和课程背离。这些都预示了这场改革今后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改革遭遇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迷茫与困惑。具体表现为:外国文化土壤生发的教育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实选择;现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生成机制,不提供课改实施的支持环境;国外个人本位的教育理论主张,难以调和中国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条件不足,教学研究跟进不够。基于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探求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途径:培育和完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机制;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借鉴与创新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6.
浅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探讨了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调整课程结构,制订课程标准,建立统考制度。并进而指出,美国此次课程改革起源于强烈的教育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是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语文课堂的无效和低效问题。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度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适应国情论和不问国情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不问国情论是新课改理论专家所坚持的,它承认新课改脱离国情,认为适应国情论是过时的观念,国情是可以改变的,课程改革不必适应国情而贵在适应潮流和真理。这些认识,值得商榷。第一,关于要不要适应国情的论争,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而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只有适应国情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适应真理最核心的工作,不是脱离国情去宣扬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第三,国情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存在,人创造历史又为历史所创造。国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只有深刻地洞察国情,积极利用国情资源,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力,才有可能积极改善国情。由此可见,不问国情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的思想原则。为了健康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揭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努力全面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中国国情,能动地适应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理想学生观念反映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并对其受教育动机和愿望有重要影响,而教师的理想学生观念与教室内主流的教育教学模式紧密相关。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罗列出他们认为理想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理想学生观念主要体现在学习、道德、行为和身心发展四个类别上,其中学生的理想学生观念中成绩好非常重要,但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不高;而教师的理想学生观念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品德,教师对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较高,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师与学生的理想学生观念存在差异,且他们的观念与国家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目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For more than 2 decades, professional, state, and federal agencies have adopted educational standards aimed at improving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ne way of measuring the success of these adopted standards is to examine their impact on the mathematics attitudes and beliefs of students who received their education during this reform period. How teachers approach and implement these mathematics standards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what they believe about mathematics content and pedagogy. For those who seek to improve mathematics education, examining beliefs regarding mathematic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ose beliefs is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persistence of teacher candidates' beliefs in myths despite changing educational standards. The beliefs of 76 current elementary teacher candidates were compared to beliefs of 131 elementary teacher candidates from 1990.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pervasiveness and persistence of math myths among female elementary teacher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