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     
诸葛亮,是谁?哈,他就是我们班上的李沛杰同学。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瘦小的个子,怎么也不能跟那位足智多谋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因为他十分机灵,  相似文献   

2.
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大概是这样的吧!可是,在艺术形象中——包括根据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物加工而成的艺术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完人。《三国演义》一书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大完人。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故事,是颇为生动的。小说里的诸葛亮提前三天准确地预报出一场大雾,不但使妒贤嫉能的周瑜目瞪口呆,就是在气象科学已相当发达的今天,也使人为之咋舌。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形成有着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是能够预见到雾的形成的。然而,雾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天气现象,尤其是海雾,它涉及到低层大气中的  相似文献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元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诸葛亮征南中的时代背景及在南中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策略,进行了概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常听大人们说,有个诸葛亮通天文,晓地理。我想,这个诸葛亮是谁呢?能耐有多大呢?后来,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有非凡本领呢。  相似文献   

7.
摘要:成才需要三个条件是天赋、勤奋和机遇。诸葛亮成才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学的影响,南北地域文化的薰陶,良师益友的帮助,生活经历的磨难加上他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几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乍一看,人们还以为他在责骂自己,其实,诸葛亮并不"卑鄙". 现代汉语将"卑鄙"释为"卑劣龌龊"之意,指的是道德品行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而鄙伺"之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  相似文献   

9.
盛名是一坛烈酒,如果不管不顾、肆无忌惮地豪饮下去,始而醉,继而惑,最后就只好长眠不起了。三国时的廖立就吃了久负盛名的亏。廖立,在《三国志·蜀书》里只能算个小角色。即使到了《三国演义》里,"英雄情结"被无限放大,就像拿着放大镜去找这个人,也很难发现他的"丰功伟绩"。可是廖立本人并不这么小瞧自己,他"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可你们一定不知道我妈妈也有"四季"吧!当我写作业的时间很长时,妈妈就会微笑着对我说:"宝贝儿,歇一会儿吧,向窗外望望,看看绿色。"声  相似文献   

11.
话“四季”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实际上现在也还有人在仿古用春秋表年。后来历法日渐详密,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这秋冬是由春夏分出来的,所以有些古书排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礼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就是这样。春夏秋冬四季,按夏历,一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每季的第一、二、三月份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即一至十二月依次叫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  相似文献   

12.
13.
每次捧读《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幸福荡涤心田的感觉。细细品读,如同走入教学的“四季”。  相似文献   

14.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廖廖几字的一句话,便可营造一种“气候”,给人一种透彻肌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部分。课程表上的一个个小方框就像一圈圈围墙,方框内安排的语文课堂好像墙内的小天地,学生在这小天地里阅读课文。如果在墙上开启一扇扇课外阅读的窗,把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自然而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就将领略到墙外大语文广阔世界的无限精彩。窗口一:同一体裁  相似文献   

16.
如四季般绚烂多彩的高中生活,实在值得我们铭记与回味。夏季总是令人兴奋的,就如它骨子里的那份热情,我们的高中生活从此时开始再好不过了。背上理想的行囊,告别昨日的同窗,我们踏着坚定的步伐,怀揣着满腔的热情,愉悦而充满自信地走进了高中校门,驻足于一个注定要为青春浓墨重彩、书写激情的地方。嗅着夏日暖暖阳光的味道,哼着自己熟悉  相似文献   

17.
万事俱备,就等"鱼儿"上钩了!我"理伏"在一个大箱子后面,决定先送她一个"见面礼"。没多久,只见五岁的表妹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我拿起一大把摔炮,快速地在地上布起了"星罗棋布阵"。她要转弯了,我的心中就像揣进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刚参加工作时,虽说不上对工作废寝忘食,但也一直把勤奋当作是我的工作准则。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恨不得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下子全交给学生,就十白有哪一点没讲到,哪一点学生没学会。在学生管理上,自己也总是事必躬亲,班级无论大小事情,总是担心学生处理不好,总要亲自过问后才能安心。但这样做的效果又怎么样呢?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沉闷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无多大起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文化学术界流行“诸葛孔明隐居说”。此说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为它既不符合古代关于士人出仕的年龄限制,也不符合诸葛亮本人的生平事实。形成此说的原因在于,唐宋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士人出仕的年龄起点大大降低,更由于元代人在特殊背景下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此外,现实情景下文化人的“隐逸情结”也起着主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