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的动力来源于教师教的动力和学生学习的动力,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学过程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的动力”这一提法,为时已久,但是,究竟什么是教学过程的动力?需不需要对它作一番认真的探讨?这一问题在教学论中占有何等地位?如何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动力以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过去并未认真的对待与仔细的研究,以致在人们心目中若明若暗,并不明确。我认为现在是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本文拟就教学过程中的动力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教学动力是关系教学进程及教学成果的一个系统性问题,而教与学的矛盾是该系统中的主要矛盾,教师与学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对主要矛盾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动力是学生的自我兴趣与教师的鼓励与鞭策;积极影响教师工作的内外部动力分别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可与被认可。只有师生动行合力一致,才能生成强大的教学动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发展依赖于系统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为自身的内部矛盾,即教学系统内部各主要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联系或关系,只有当外在的需要转变为学生自身要求的时候,这些矛盾才形成教学过程的发展动力.推动教学过程发展的那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教学系统的动力结构.但教学过程发展并不是由一种矛盾或一种动力推动的,而是由各种水平、各种层次上的矛盾或动力的合力推动的,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动力结构或教学过程动力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5.
单红军 《成才之路》2013,(26):81-8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方向性更明确,避免由于缺乏动力而造成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许多教师感觉到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教学水平下降的问题,原因在于这样的课堂缺乏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因此,教师可以以任务为动力,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一、教学基础任务教学基础任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6.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动力的组成因素及功能,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利于从事高职教学的教师正确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化,实现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动力转向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能。但是动力转向装置原理深奥,结构复杂,在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动力转向系统教学比较困难,试验台以实物和动态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工作过程,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心理学的两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存在不是单一的 ,而是双向的。教与学中存在的心理现象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心理变化的反映。一、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工作目标是受一定动力的驱使而实现的。大学英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样有其自己的动力。1 高校教师的工作动力。我们将大学英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称为高校教师的工作动力。这种工作动力可能是短暂的 ,一时的 ,也可能是稳定的 ,持久的。前者是由一定情况下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 ,而后者是与需要、目标、认识结构等个性中较为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师资培训教学过程是一个特定的互动过程 ,这一教学过程包括了师生间的辩证互动和学员之间的水平互补运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内在矛盾是构成其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动力 ,也是教学过程发展和完善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动力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要有意识地通过控制和影响课堂教学动力的相关因素,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动力的激发与启动、动力的强弱、动力的方向的有效调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动力是主体的合力。动力性原则是原则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矛盾性,这一基本规律。它要求人们关注教学的主体及主体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STEM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计粗线条化、缺少足够的教学支架、无法满足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为核心的原因是STEM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STEM教学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做中学"学习方式和注重跨学科、情境、体验、参与的特色,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多个层面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STEM教学效果。基于STEM教学过程模式、学习动机相关理论以及动机层次模型,通过归纳演绎构建的面向STEM教学过程的学习动机序列模型,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层、教学活动层、教学干预/策略层三层结构,通过每层核心要素的横向推进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纵向转化,最终指向STEM学习动机的激发。该模型的特色体现在,从情境、语境和全局三个层次划分了学习动机,并指出在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激发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且情境、语境和全局动机之间存在双向循环递归关系。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在STEM教学中激发学习者的多层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2.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体,教师应注重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目标清晰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动机因素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机因素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融入型——工具型和内部型——外部型两大类。其中,融入型动机和内部型动机在英语学习中被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对于英语学习者也产生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对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加以正确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词汇理据对词汇进行直接的初步学习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鉴于此,在认知语言学有关词汇的语音、结构形态与意义三个方面理据的基础上,提出词汇初步学习时,在教学中利用该理据进行词汇教学的若干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近年来开展本科生生产实习工作获得的经验,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以感染激励、榜样激励、召唤激励的方式探索实施,通过保持感染热度、感佩浓度、感召力度,确保短暂的实习能够有实效、见长效。"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可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论,对困扰我们的学习兴趣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借助Wiki协作备课平台,通过行动、交流和反思,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初步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由外在的教学情境改变到内在的教学策略的提升的行动过程,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对思维的挑战才是游戏与教学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motiv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 recurring topic in SLA field, where motivational theories have placed great influence on language teaching.Different from previous motivation theories, Drnyei and Otto's process model of L2 motivation focuses on the dynamicity of motivation.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process model of L2 motivation and proposing stimulation strategies for each phase to attain learn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OBE教学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上,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也应该被关注和重视。立足于OBE教学理念,从激励理论视域探索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在教学设计和评价系统中引入激励机制。学生在受到合理激励后,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被激发,从而刺激学习动机的产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行动,实现更高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以开放远程教育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作为研究视角,根据远程教育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并结合教学反馈,探讨了成人学生英语学习的社会情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提高远程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建构自主支持的社会情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动机,改进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远程学习取得实效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Constructivist and conceptual change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have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models of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 teaching. Motiv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 change, so one could expect that motivation strategies would b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constructivist‐informed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examine, by literature review, the extent to which motiv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extant models of constructivist‐informed teaching. The study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a list of motiv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current motivation constructs. Several constructivist‐informed teaching models were then analysed.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models were rather limited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had explicitly integrated motiv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ome aspects of the models were not entirely in accord with current views of motivation. Finally,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constructivist‐informed teaching was developed and its three components we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