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安排了八个教学主题,共32篇课文,6篇选读课文和8个语文园地,纵观全册选编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以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全册的教学目标系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掌握默读的方法;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增加人际交流意识;在热情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陈明端 《云南教育》2007,(11S):29-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3.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的第二课时内容。  相似文献   

5.
“哥德巴赫猜想”直到今日才被肯定,这是因为质数分布规律的论证,直到现在才问世,它有助于三种论证方法的无懈可击,因而使“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6.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商品,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培养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大胆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三、稍复杂的排列组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一)思想方法解读。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从数学思想角度而言,此内容还是应当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有序思考的意识,故此处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0.
全灵芝  左珍凝 《湖南教育》2007,(11):41-41,38
一、说教材"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与整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法及大数认识的基础,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稍作准备,就可以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样商品,并能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培养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大胆提问的能力。2.在互动的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3.渗透合作意识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课前准备〕课前可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实物或是物品的照片、产品说明书等。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买卖商品的短片,引起学生交际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营业员是怎样介绍和推销商品的。2.归纳总结。推销员不仅要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一、品德教学目标与班级奋斗目标相结合 教师可以把上一周品德课的行为目标作为当周或下一周的班级周目标之一,并限期对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对达标的学生在“班级阵地”栏中予以表扬。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后,我们将行为目标以评价表的形式展现,在下一周内落实,并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评价表,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唐莹 《黑河教育》2009,(3):57-57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随文识字,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相似文献   

14.
徐芳 《河北教育》2007,(7):38-4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第38—39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入,分别安排了找角、认角、做角、画角、比角等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通过充分的观察、猜测、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重点掌握新笔画竖钩的写法;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18.
朱乃楣 《上海教育》2005,(6A):47-48
学生的“前在”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潜在”即学生潜在的尚未被挖掘,有待在学习活动中被发现并激发的能力。学生从发展的“起点”到“终点”及“过程”都是不相同的。这里提出的“差异”,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基础、不同学力等。一直以来,学生间的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循环对于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