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材局限性的影响,将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大纲、教材和教参上,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关注得很少。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正是新一轮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浅谈。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9,(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成为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在课本教材,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蕴含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发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个建设性的对策,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戴文红 《江西教育》2006,(10):24-25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保证新课程的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燕山区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程资源,为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已有课程资源,教师们遵循效率性原则、个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对资源进行重建、再建、重组等实践探索,力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让已有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为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利 《辽宁教育》2013,(9):79-79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标指出: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优化,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措施,得出只有从"立足课堂活动,善待教材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优化校本资源""注重生活体验,挖掘生活资源"等几方面出发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时事资源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即时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而且可以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智慧,对于发挥课堂教学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体现了生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来源广泛、品种多、内容丰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那么往往会影响教学实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应把握资源的"泛与切""深与浅"以及资源能量的"正与负",如此才能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6,(15)
课程资源是学生和课堂之间有效连接的桥梁,包含了与教学有关的多种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是从儿童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综合性课程。在传统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思想以及教材局限性的影响,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大纲以及教参上面,而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挖掘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可以培养教师开展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有效探索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指导思品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紧密结合,达到道德的感化,灵魂的熏陶。“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议《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品德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品德与生活课课程资源,真正促进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从而唤醒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意识,以促进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教师足够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势。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为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之后,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明确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的质量。"从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品德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由于自身特殊年龄段的原因,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尤其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关乎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树立,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完整的课堂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