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偓的自传诗是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生动的展示。诗人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都反映了他的生活和思想经历。总体上都体现了一种感伤的情调。纵观他的全部诗歌,我们发现“诗史”性质是他诗歌有别与同时代诗人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略论杜甫的“戏”字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戏”字诗,从内容上看,含义深邃,丰富多采;从形式上看,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学意蕴上看,既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也重视诗歌的继承和创新。“戏”字诗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这是杜甫对我国诗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杜甫这三首咏鹘诗,分别吟咏了义鹘、画鹘、病鹘,立意与表现手法迥然不同,这体现了杜甫诗歌艺术的独创性;而每首又都有不同的、但都是极共深刻而贴切的寄托,从中可以使我们看到诗人的伟大人格和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中数字不仅是他"诗史"的构建材料,而且是他"诗史"的重要支撑。杜甫的数字入诗,从时空的组合反映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有独特的修辞作用,是其诗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楼阁诗中,采用虚实结合、情景相融的手法,塑造了孤高偏寒、超脱飞扬和高边清新的三种高楼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普泛关怀,对尘世苦难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6.
杜甫“号为诗史”的创作倾向受到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史官文化氛围、史官意识、史官品格和史官的计使命等都制约着杜甫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坚强、乐观地面对现实本是杜甫人格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安史乱后唐王朝的风雨飘摇,万般无奈的杜甫只能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几乎都打发在巴蜀一带。随之而来的贫病、饥苦、流离以有寄人篱下的勉强过活使本非悲观主义的杜甫时常在诗歌中流露出悲苦的一面。夔州是杜甫离川东下潇湘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的一年零九个月,垂老的诗人唱出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挽歌:思乡恋归、忆昔怀旧,苦心经营的夔州山水景物诗,还有部分作品中流露的希求栖身佛教的念头,都显示了经历太多磨难的杜甫在垂老之年沈厚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共写诗1400余首,他在长江三峡地区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诗歌480首,在艺术质量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鲜于煌教授的新作《诗圣杜甫三峡诗新论》对杜甫的三峡诗歌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全面认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3,(6):80-84
揭示哈代的自传诗植根于诗人自己以及其家人的生活经历,把个人伦理身份定位于整个家族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性环节之中。在完成自我伦理定位后,哈代的自传诗通过对已故姐妹的深刻怀念,传达出珍惜手足之情的亲情伦理观。在追忆母亲和悼念其第一任妻子的自传诗中,阐释了追求感情永恒的动态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2.
赵子栎是北宋的一个杜诗学者 ,曾编过《杜工部草堂诗年谱》。关于他是否注杜 ,历代均无文献记载。但南宋蔡梦弼的《草堂诗笺》却引有赵子栎注 1 9条。我们通过认真地比对、辨析 ,发现所有的“赵子栎注”均为北宋另一著名杜诗学者赵次公的注。清人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所引“赵子栎注” ,乃从蔡本转引 ,故亦不足据  相似文献   

13.
杜诗"高、大、深"艺术境界由语义蕴涵造成,其构建语义蕴涵方式有:利用词语多义性,形成"复义";取配对词语之一,构成相关联想;中断语流,形成语义蕴涵;锤炼语句结构,或使某些词语不定位,或使词语组合超常化;描写反常事象,透露言外之意;运用辞格,蕴涵语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两个方面对杜诗的用典艺术进行分析。一是类型分析,从典故与现实的关系分,有肯定性典故和否定性典故两种;从典故所影响的范围分,有整体性典故和局部性典故两种;从典故的来源分,有事典和语典两种。二是现实意义分析,借典故,讽刺当时时政;借典故,抒写自己情怀;借典故,评价他人功绩;借典故,以有效地避免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杜诗“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与“南迁近体诗”两个小题目进行思考。笔者认为“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是杜甫语言运用的一大创造,它突现了人们“感觉优先”的原则.它变动了常规语法结构;而“南迁近体诗”在组诗章法结构的缜密严整,强化诗歌的抒情性,以及遣词造句的壮丽和音韵节奏的抑扬亢堕等方面都堪称杰作。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德语为Sein)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给思想去思考的东西。"换言之,存在超越了任何思想体系。而"超越"并非指在终极意义上对人存在于世界的超越。存在应该从范围的观念上来理解:"我们可以言说人的孤独感和被弃感(Geworfenheit,德语,弃绝,被抛弃),那种意识到死亡的剧痛而产生的一种无意义感。"海氏的"诗"、"语言"、"思"就是开启(亦即揭示)"存在"和"在者"的真理。人类需要寻找生存的意义——即便是一个否认人类进步可能的负面意义。这种需要把我们引向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的最后一行字:"人宁愿有空白的目的也不愿没有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对我国诗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较多地将笔墨用在杜诗的政治作用和思想意识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影响方面,认为杜诗经过了最初不被人重视到后来受到重视乃至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