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东荪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战胜利前后,他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体制和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走中间路线的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建国方案。张氏的方案虽在整体上已被历史否定,但他的政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的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战争的胜利使世界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中国暂时呈现出三大政治势力鼎立的政治格局。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大政治力量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对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国民党集团、中国共产党以及中间势力三大政治派别的历史发展情况、现状以及战后主张等方面,分析其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抗战胜利到冯玉祥逝世,是其一生多变的政治思想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转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丢掉和平建国幻想,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后又抛弃在美国支持下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响应“五一”号召,最后逝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道路上。冯玉祥在这一期间政治思想的演变,是那些身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又摇摆于反动势力与进步阵营之间,最终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人,在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对决将见分晓的前夜,所表现的政治行为的一个较完整的摹本。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为借口,加紧对这些国家、地区进行干涉和控制,在亚洲首先是把中国变为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对战后初期我党的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这一方针是我党为揭露敌人,教育人民而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另一种认为,它不仅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还有人认为这是对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抱有不切实际的和平幻想的产物。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时,苏联根据《雅尔塔条约》的协议,出兵中国东北地区,协助中国收复东北沦陷区并在当地驻扎近一年方完全撤军。在这期间,一方面苏军在东北地区大肆劫掠日伪政权遗留下来的工矿产业,并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同时滥发红军票,在当地套购民用物资,对当地的经济稳定及恢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政府试图通过“中苏经济合作”问题的谈判以达到控制东北经济命脉的企图,并以此作为苏联撤军的筹码。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硬回击和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最终妥协并从东北撤军。面对日伪投降和苏军撤退所遗留下来的东北经济状况,国民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接收计划,杂乱无序的接收使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丝毫无益于国计民生,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同其它地区的接收一样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9.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各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台湾教育祖国化进程的加速,闽台教育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福建为台湾培养和提供师资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福建与台湾的渊源十分深厚。光复后,台湾教育当局在全省范围内曾开展了一个查报学生祖籍的活动。其办法是制作学生祖籍调查表一份,分发各校填报;调查程序是先进行各校儿童部学生的祖籍调查,然后再进行各校民教部学生的祖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校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祖籍地在福建。以台南市为例,当时全市民教部学生共1753人,祖籍地在福建…  相似文献   

10.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鸦片战争期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军侵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力图收回香港主权,英国殖民主义者则企图继续其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中英两国围绕着香港的受降权  相似文献   

11.
冯兵 《历史教学问题》2013,(4):88-91,33
战后惩奸为南京国民政府重要政治抓手,意义不仅在于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之保持,亦关系政府威信树立与民心向背。战后政治态势、舆论监督、经济利益促使国民政府将惩奸工作纳入政治进程。惩处汉奸主要包括刑罚与财产没收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45年12月平津开始出现粮荒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粮荒问题直到平津解放以前一直困扰着平津。平津粮荒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平津本身就是缺粮地区外,抗战胜利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因。国民党及其政府为解决平津粮荒问题采取了开源和节流的措施,开源方面包括向平津输粮,交通上为输粮提供便利,发行粮贷;节流方面包括进行粮食配售,停征、禁购平津军粮,预防、打击囤积居奇,加强粮食统筹等。虽然国民党及其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粮荒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重。这不仅仅反映了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应对平津粮荒问题上的失败,也预示了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全国统治上终将失败。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之争,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无疑占有绝对优势。它控制着全国3/4以上的人口和地区,受降时接受了100多万日军和几十万伪军的武器装备,还得到美国政府至少2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总兵力达到430万,而且都是一流的现代化装备。而共产党当时正规军只有61万装备极差,大多是小米加步枪,解放区零星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土改工作尚未完全展开,后方不十分巩固。按常理,战争的胜券应该操在国民党手里。然而事实完全相反,强大的国民党输掉了这场战争,被人民解放军赶到了澎、台等少数几个海岛上。 是什么原因加速了…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青岛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但受形势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困难重重.布局的失衡、政策的失当和流亡学校的干扰,都制约着当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过,灰暗的岁月中,有识之士的坚守、教学内容的改进和私立学校的办学经验,都足以成为后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历史学习》第5,6期第25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根本区别是  相似文献   

17.
马超俊 《华章》2007,(5):95-96
抗战胜利之后,滞留在中国的大量日军以及日本在华工作人员的遣返工作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在战俘遣返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统计在华日俘日侨人数外,还对于战后受降及遣返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当时国民政府对于俘侨的处理还是相当温和的,体现了一种以德报怨的大国气度.但当时遣返时问的限制没有能够很好地教育战俘,使他们认识到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相似文献   

18.
井陉煤矿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煤矿之一,抗战时期曾被日军侵占开采了8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即命有关部门接收井陉煤矿。先是由国民党第一战区先遣军司令侯如墉率新编第五军第十二旅就近接收;之后又被河北省党政接收委员会接收;1946年初,蒋介石电令河北省当局,井陉煤矿由经济部接收,然后交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河北省政府合办。整个接收过程漫长繁杂,机构重叠。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中国人民还没有完全从胜利的喜悦中平静下来时,一场新的战争已悄然开始。国共内战一触即发,东北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党在争取东北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惩奸除恶、剿匪治安、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群众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为东北的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全国的解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