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时代]辽代早期[口径]9厘米[底径]3.8厘米[通高]12.5厘米[出土地点]通辽市科左前旗吐尔基山辽墓这件玻璃高足杯,杯体透明微泛绿光,是目前辽墓出土玻璃器中保存情况最为完好的一件。埃及人和美索布达米亚人在公元前3400~2500年发明了玻璃,用以制作首饰,并揉捏成小玻璃瓶。到了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玻璃吹制的工艺,能吹制出多种形状的玻璃产品。为了纪念古埃及人的这一发明,现代许多水晶玻璃作品  相似文献   

2.
库伦辽墓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奈林稿公社前勿力布格大队。在1972年和1974年,吉林省博物馆对这里发现的四座大型辽墓进行考古发掘。当时除出土的大量随葬器物及人骨外,最为精彩的应属发现的壁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代早期墓葬的彩绘木棺具,棺体最长处2.31米,最宽处1.31米,最高处0.9米,棺椁相套,下有棺床,共计八层,棺、床均施彩绘。吐尔基山辽墓以其随葬品的丰富、墓主人的高贵社会地位与身份之谜,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更属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冯安平 《兰台世界》2003,(11):31-31
辽砚生产于本溪桥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1998年在辽宁瓦房店出土的明代贵族棺墓,随葬的两方雕饰精美的龙凤砚被确认为辽砚,揭开在地下沉睡了五、六百年的砚盖,当年砚池里的墨汁,依然能濡湿毛笔笔尖,足见辽砚的品质与珍贵。张学良将军同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5.
1980年11月,辽宁省盖县(今盖州市)九垄地乡南窑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处青铜时代墓地。(图一)营口市博物馆闻讯后到现场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墓的四壁为小薄石板砌就,墓底铺石板。出土陶器有刺点纹细颈瓶和素面直筒罐。另在群众手中收集到该墓地出土的镐形青铜器。(见照片)该器物通长20.5厘米,宽6.5厘米。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镶宝石金带扣,1971年出土于邹县明鲁荒王朱檀的墓葬,是该墓出土的两条玉带之一。其通长20.6、宽10厘米。扣体金质,呈椭圆花边形,扣体上透雕双层花叶,其上镶嵌各色宝石,绚丽光彩,恰似一朵盛开的鲜花。扣体中间呈圆形,正中央一颗直径为2.9厘米的紫宝石,紫宝石左右两边为猫眼石,上下是两颗为角方形红宝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辽代墓葬发现的主要区域,出土了很多重要的辽代汉人墓志,对于了解和研究辽南京(或称燕京)地区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补充和辨析辽朝历史均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北京密云大唐庄出土了一合辽代墓志,志文共计约1500字,文字大体清晰可辨。本文以该墓志的内容为考察对象,结合史料记载和相关辽代墓志,对墓主人张晋卿的姓氏、生平事迹、仕宦履历、官职迁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并对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制度,如清宁五年科举、承天太后南伐、辽道宗崇佛等问题加以考证。北京市密云县大致相当于辽代的檀州,控山带河,地理位置重要;守关扼隘,军事意义重大;而密云县发现的辽代墓志非常有限。因此,该墓志对于认识辽代密云地区的社会历史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至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市文化局、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体局等单位,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关山辽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先后挖掘了肖德温、肖德恭、肖知行和肖谐领等九座辽墓。关山的辽墓,为辽代中晚期的贵族墓葬。墓的结构、等级、形制、壁画和墓志,对补正  相似文献   

9.
<正>明"鲁王墓"朱漆石面长方桌是1972年发掘的明代"鲁荒王"朱檀墓的漆木家具文物,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朱檀墓由于墓室幽深密闭,长年积水,使大量的随葬器物得以完好保存,出土了冠冕袍服、丝棉织品、玉带玉佩、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漆木家具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1300余件。其中出土的这张朱漆石面长方桌高97、面宽71.5、长110厘米。涂红漆,落塘面(冰盘沿起拦水线),镶土玛瑙石桌心,石心宽56、长94厘米,桌前后有透雕云纹牙板和牙头,折枝弓形牙担(锣锅枨)两侧为素双撑。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绍兴坡塘306号墓是浙江省的重大考古发现。关于墓葬性质,历来存在争论。争论焦点是:一、墓主是谁,男性还是女性?二、墓的国别,越还是徐?三、时代早晚,战国还是春秋?作者总结旧说,引用两件带"元女"铭文的铜器和赛克勒藏品中的嘉子孟嬴缶,重新考释墓中出土的三篇铭文,并对墓中出土器物的器形纹饰进行分析,最后结论是:一、此墓墓主是徐王元女,女性;二、此墓是越地的墓葬,但墓主不是越人,而是从徐国嫁到越地的女子;三、墓中出土物以徐器为主,总体特征更接近春秋晚期,而非战国早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祛邪御凶,中国古代墓葬中多有镇墓神物和镇墓图像。这一现象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汉代墓门两侧的门侍、神兽等图案正是这种镇墓意识的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在墓门两侧放置守护者的传统,墓室中还多有披甲执锐的镇墓武士形象。同时,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以菩萨形出现于佛传故事中的天王,与中国武士形象不断互动交融,最终形成了隋唐墓葬中的镇墓天王俑。晚唐时期,丧葬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于守护死者灵魂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俑逐渐消失,但仍有天王形象的守护者保护墓主的安宁。不过墓葬的天王形象也逐渐转变为将军门神的形象,且在宋、辽墓葬中继续流行。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天王石刻正处于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0月,黄冈地区博物馆和英山县博物馆在毕昇墓碑发现地西南约500米的乌鸦坪发现有一座宋代墓葬,经请示后,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一、墓葬遗物及时代推论 该墓为长方形单室竖穴岩坑,墓向为320度,填土为沙质黄、黑相间的花土,并杂有砾石,结构严密,似经夯筑。周边为褐红色砂岩,胶结度高,墓壁平整。残墓口长252厘米、宽70厘米、距墓底残深50厘米。坑壁垂直。为单棺,棺痕不  相似文献   

13.
辽代摩竭凤有一形玉组佩,一级文物,一组六件,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玉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玉坠,玉坠依次为摩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摩竭衔珠、单鱼卧荷。玉组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陈国公主墓。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雁塔南路发掘了一座北宋墓葬(M3)。墓主范天祐,官至普州安居县(今四川遂宁)知县,皇祐元年(1049年)去世,熙宁八年(1075年)安葬于宋永兴军万年县洪固乡。墓中不仅出土了铜镜、金饰、玉梳等妆饰用品,还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酒器、文房用具,反映了北宋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出土的32件黑色生漆薄片,是我国北宋漆器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铜钱将近300枚,有北朝、唐代、五代南唐、北宋时期铜钱多种。该墓结构较为完整,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座典型的北宋纪年墓,为宋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杨应聘为万历时期兵部左侍郎,曾参与万历"三大征",深为万历帝倚重。因文献难征,其传记为《明史》失收。1994年8月,怀远涂山南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应聘墓被盗。经怀远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挖掘清理,出土一盒半墓志铭,即万历兵部左侍郎杨应聘及其夫人墓志铭。现藏于怀远县文物管理所内。经笔者点校,将杨应聘及其夫人墓志铭公之于众,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57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为配合三门峡市内基建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包括唐大中六年韩干儿墓,未被盗扰。1959年,此墓所出大部分出土器物拨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银器等。除了一批日用瓷器和微型瓷器外,韩干儿墓还出土了塔式罐、铁犁、银钗、梳妆盒、钱币等器物,为研究晚唐河南地区随葬品特征、丧葬习俗、早期白瓷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张家堡村汉墓群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七路与未央路十字路口西北角,行政隶属于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2.3公里。2013年3月7日至3月31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厚鑫实业旺景国际大厦项目建设过程中清理西汉墓葬42座,出土一大批精美文物。这处墓地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个别为竖穴土圹墓。其中洞室墓以竖穴墓道土洞墓为多,依据墓道和墓室宽度之比分为墓道宽于墓室、墓道与墓室宽度接近、墓道窄于墓室三型,个别墓道内或墓室带小龛;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大部分墓葬有棺椁痕迹。该墓地墓葬规模较小,排列密集,方向以西向和北向为主,时代自西汉早期至中晚期,推测应为一处汉长安城内居民墓地。另外,M29出土的彩绘铜镜直径超过27厘米,为研究西汉彩绘铜镜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河南省候师县出土了一件十分罕见的汉代小型碑刻——肥致碑。据《文物》1992年第9期《偃师县南蔡庄乡汉肥致墓发掘简报》介绍:这座碑出土于一个已经遭到破坏的汉代砖室墓中。这座墓的规模较大,包括墓道、甬道、前室、后室以及南北两个侧室。肥致碑设立在南侧室的北部,高98厘米,宽48厘米,碑下有长方形的碑座。碑座前面刻出三个并排的圆盘,每个圆盘中刻了一个耳杯,象征祭把的供品。碑阳上面用整齐秀丽的隶书书写了一篇具有神奇色彩的铭文。而这篇铭文与这座石碑又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疑惑。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头到尾…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其中在新凹子村发掘的2座西晋纪年墓,一为元康七年,一为永宁元年,墓葬形制保存完好,未被盗扰,出土陶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随葬品40余件。尤为重要的是,M8出土的纪年砖,载明墓主身份与卒葬年月,是近年来六朝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M8出土的纪年砖与1960年代板桥石闸湖晋墓出土的同类纪年砖相比较,无论是文字还是纹饰均一致,为重新认识石闸湖晋墓墓主和墓葬用砖来源提供了新的材料。墓葬所在地板桥位于南京西南,是陆路与水路进入南京的交通要道。在此地发现的高级别身份墓葬,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地理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01年3月,在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东街北邻,出土唐代咸亨三年(672)古墓一座。该墓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高1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墓中出土墓志一方(已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秦王镜一面(现存三面秦王镜之一,因锈蚀破裂,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具有波斯风格的实用瓷器及唐三彩数件,硬质白陶明器一宗。笔者以志文与古文献结合,对墓主姓氏与生平略作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