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刘淇所著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在古代汉语虚词研究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因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本文试从研究内容的角度,从七个方面对此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刘淇《助字辨略》的引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色和不足两个方面对《助字辨略》的引据情况作了分析,其特色有:一、捃拾众书助字而不限于经传,详赡博洽而不流于芜杂。二、依据丰富语料,得出科学结论。三、列举大量异文材料,比勘训释虚词用法。四、收集方言语词,以方言求义。五、采摭众人之成说,以证虚词之用法。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助字辨略》的引据特色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3.
《助字辨略》虚字再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淇在<助字辨略>自序中将助字分为三十个类别,对虚词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是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虚词的分类与刘淇还是有一定的分歧的,刘淇这三十类,在今天看来,有的严格上说还只能算是修辞、词的用法或方言等方面,而不能算是一类词,论文就刘淇的分类为基础,分析哪些与现代汉语的分类一致,哪些是不一致的,并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助字辨略》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字辨略》是一部训诂专,这基于四点理由:一、研究对象是虚字的意义;二、运用的方法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三、对书中的部分虚字分了类,但分类只是刘淇释义的一种方式;四、对涉及到的语法、修辞现象仅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分析《助字辨略》可以窥探刘淇的虚词观。刘氏十分重视虚词的地位,他将虚词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助字辨略》虚词的分类,可以看到虚词的语法功能成为虚词分类的重要指标;同时刘氏已经初步具备了虚词历史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7.
清人刘淇《助字辨略》广泛集中古时期口语词较多的作品中的有关材料,运用多种训释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地研究了中古汉语虚词并诠释了一批六朝特有或习见的虚词,结论大多精当可信,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其崭新的学术视野、富瞻的献材料、全面的研究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助字辨略》的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字辨略》收集了中古时期口语较多的作品中的有关材料,运用多种训释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地研究了中古汉语虚词并诠释了一批六朝特有或习见的虚词,结论大多精当可信,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一部通俗小说,采用的几乎全是白话,它以当时的普通话口语之一的江淮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因而它收录了当时的很多方言词语。《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他33岁时就举家迁移到了南京,后来一直活动在南  相似文献   

10.
方言字既有为方言区群众提供表达方言口语书面写作工具方便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难认、难读和难解的一面。合肥方言的[u 53]有音,但其字却有争议,本文将根据方言字确定的"从源"、"从俗"原则将该方言字拟定为""。  相似文献   

11.
贵州清水江文书保存了明末清初以来清水江各族人民在林农业生产上的交易转让契约,对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书中俗语词颇多,其中“青红钱”“干帮差钱”“载粮”“税照”“壋壋田”“答”“内翁外垮”“脱房”“一扫尽卖”九个俗语词较为费解,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与历史语境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2.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助动字是根据动字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动词的一个次类,主要包括“可”、“能”、“足”、“得”四个助动字。根据其后所助动字的不同,马氏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可(足)+动字;能+动字;得+动字。同时,马氏还深入探讨了助动字的句法功能:与“以’’字连用;助动字连用;助动字单用;助动字前加否定词修饰;助动字与所助动字之间间以“而”字等。  相似文献   

14.
选取部分龙岩方言常用字,就其源流、读音、释义作较深入扼要的探究考释,列出各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书证,举出龙岩方言通行例句。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专著。助字篇是马建忠根据汉语独有特点创立的一篇,历来学者非常重视,评议众多。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学者们对《文通》助字篇的评议,分类归纳总结关于助字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方言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到现代语言学一脉相传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上的一个应用。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对靖远方言里的一些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提供了甘肃汉语方言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与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等论著的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的十个疑难字--、(攵互)(炗勹)、(人火)、諿、(衤蹙)、(自儿)、(山刀刂)、(彳立口十)、(氵山主)、(艸套)进行了考释,并纠正了旧辞书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合助助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助字》章中详细地阐述了古汉语助字同现现象,透过《助字》章,我们可以探究马建忠发现的助字同现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历经几次课改仍然出现在中学的课本上,是经典的课文之一,人教版的注释中有些解释欠妥,有些解释是错的。有的词语通过版本的对比,其他的词更适合语境。文章中选取了5个词语进行了考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和书写习惯,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人部收录的14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