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叉学科是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而产生的以复杂性知识生产为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学术组织、制度体系和文化形态四维度协同为逻辑表征的新生学科。交叉学科范式建构应依循“知识—组织—制度—文化”四重逻辑向度,着力推进知识融合创新、组织跨界协同、制度共建共享和文化弥合认同,构建具有跨学科知识体系、超链接学术组织、立体化制度形态和多元化文化共在的学科范式,使交叉学科成为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协同、多层次交叉、全方位发展的学科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师生发展共同体着眼于应对当前导学矛盾的现实需要,凸显团队集体作用,强调师生双主体平等地位,因而有利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完善研究生导师制、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导学关系"视角,"师生发展共同体"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特征:统一价值观的团队理念,平等自由的沟通文化,教学相长的协作模式,互利发展的共赢结果.要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发展共同体,需要建立以学术创新为基的研学引导机制、学生发展为先的立德树人机制、导学共赢为要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师生学术共同体新构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中的重要组织。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学术共同体的形式而存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受专业化发展、不健全竞争机制、功利性学习目标以及师生关系淡化等因素的影响,师生学术共同体日渐衰落,而大学的和谐发展又内在地要求师生学术共同体进行新构。新构师生学术共同体的策略主要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守护学术自由;进行跨学科教学活动;完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校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是:把学校看作一个“嵌入”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来进行综合管理。作为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巴南区鱼洞四小一直积极探索现代学校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近年来,学校把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着重从师生学习共同体、校家社区共同体、校际合作共同体三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固本强基作用。当前,学界对于学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铸牢”教育是一门师生共修共学的“大思政课”,具体来说,可以从探究各科课程“铸牢”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三个方面,系统创新课堂教学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虚拟教研室是“智能+”时代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任,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对于构筑高等教育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物流专业,从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资源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设计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核心是构筑“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立德树人、‘四个自信’”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发挥虚拟教研室教育创新策源地和教育品质产出链链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等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精、工管融合实践能力不强、工管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从“懂知识+强实践+擅合作+敢创新”四个层面,制订“个性化学习+专项实践能力提升+师生合作成长+创新能力训练”四个计划,达到“学习自主性+实践高阶性+共事合作性+谋事创新性”四个提升,创新了育人组织形式、提升了全面育人成效、锤炼了优秀师资团队。  相似文献   

9.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首先梳理了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及教师共同体的概念,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研究和总结了实践共同体本土实施在“问题导向-机制创新-模式探索-资源建设-教师成长-均衡发展”六个方面取得的系统成效;深入分析了实践共同体项目在“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协同机制和参与机制”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提出了实践共同体项目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两个薄弱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和优质资源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既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组成,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应从激发和保持博士生学术兴趣、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构建“生生学术共同体”、规范高难度与强支持相结合的学术训练制度四个维度提高高校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