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原来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资格标准笼统、认证不规范且门槛低、资格类别和等级单一、缺乏更新机制等诸多问题,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行了国家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简称国考.相对而言,国考对报考者学历要求更高,考试内容和科目增加,考试方式更加多样化,难度也明显增大.同时,国考还取消了师范生免试资格和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等等.这些新举措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和改善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然而,国考在实施中能否真正取得或全面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不仅要看其操作过程是否严肃规范,而且也还取决于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本身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国考变革.国考的实施必然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并倒逼师范学院进行改革.为此,有必要全面认识和分析国考对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利与弊,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调适和规避,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是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构建基点,其"免考—省考—国考"角色的渐进变迁,清晰反映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从过渡、试点到全面实施的发展轨迹。其中,上移教师管理权限、规范师资来源、构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倒逼机制"和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是其变迁主旨。理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师范生招生制度及招教考试制度间的和谐关系是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行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国考由国家统一组织,改变了过去针对师范生的部分科目免考政策,即教师资格证国考启动以后入学的所有师范生,申请教师资格需与各类非师范生一起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较之以前都更为规范、严格.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实行无疑给希望获取教师资格、走向教师生涯的师范生加大了压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格证是教师的“许可证”.从2015年开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再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而是需要与非师范类学生以及社会人员一起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考试以后才有资格申请教师资格证书.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师范生培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笔者认为,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师范院校应做好以下“三门功课”,才能更好地去“弊”促“利”,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方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师范生也要参加国家统考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新教师资格证"国考"无论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都有所改变,师范院校应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考评方式以适应国考的新要求。此外,还需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新教师资格证"国考"。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制度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认同状况。调研表明,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对制度价值的认同度较高,对制度影响的认同度居中,对制度效力的认同度偏低。同时,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认同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总体上讲,师范生对"国考"的认同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步下降,艺体类师范生的认同度低于文理科师范生,部属高校师范生对"国考"的认同度优于省属高校师范生,西部地区师范生的认同度比东中部地区师范生低。师范生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促进他们的制度认同水平能够更好地推动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7.
面对教师资格证国考,没有一所师范院校不紧张,没有一个师范学生不紧张.据教育部统计,在试点工作中,组织的4次全国性考试,6个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人数7.72万人,通过率27.5%.2015年已经开始国考改革试点的省份,江苏省考试通过率仅为27.53%,其他已开始国考改革的省份通过率基本在24%~27%之间.(引自:x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6132415612139980.html).实际上,这是将国考合格率控制在27%,使淘汰率高达73%.有人说,这对师范院校、师范生来说,犹如“恶梦”.笔者认为,教师资格证国考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挑战,发表下述观点,以期能对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借鉴和依据,教师资格证国考不应该是师范教育的“恶梦”.  相似文献   

8.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长远发展来看,师范教育亟须改革。师范教育必须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程度,凸显师范教育养成性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教师资格国考相衔接,以满足学生参加国考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依照教师资格证国考政策,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报考条件上没有任何差别,这一制度构想一是扩大中小学教师的来源渠道,从更大的范围内选拔适教乐教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二是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制度构想很好,但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值得思考,这里试做梳理.  相似文献   

10.
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全面实施。它揭开了师范生培养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将基于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加以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此背景下,师范生培养需要重塑核心目标、践行价值追求。师范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及其具体表征是师范生专业素养结构框架,它既是师范生培养工作努力寻求实现的状态,又指导着培养过程系列活动的开展。师范生培养还应践行价值追求,厘清师范价值属性、培育师范价值硬核并成为引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