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考试周刊》2012,(32):164-165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晓棠 《学子》2014,(3):14-14
正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  相似文献   

3.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职业技术》2009,(7):67-68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建设平台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组成部分和特点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何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因素之一.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也是一个学校的名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8.
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约束、导向、凝聚、美育等功能,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积极美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大力开发校园的制度文化,注重强化校园的精神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因其自身强劲的趋同力和渗透性,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调适着他们的观念,对整个校园生活起着导向作用。作为校园最主要的文化信息集聚场所,图书馆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控制校园文化趋向,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部门。图书馆这一功能发挥得好,将会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位。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类型。从文化形态上看,应包括校园物态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方式文化。以教研设备、图书文献、电子信息、校园建筑等为表现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通过一种精神上或者思想上的因素形成在政治、道德、心理等多方面对校园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校园文化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社会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创造更加和谐的文化氛围,为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论校园体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涛 《考试周刊》2010,(42):155-15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增长学生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深刻认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一种精神,反映着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化的力量。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陶冶学生情操、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坤杰 《教书育人》2010,(2):109-11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组成部分和特点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何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即是在学校的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既具有社会主体文化的烙印,也具有浓厚学生色彩的亚文化特征.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专业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态文化"(电脑、教学设备、图书文献、建筑物以及服饰等)、"校园精神文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和"校园方式文化"(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的模式,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导向作用和同化、陶冶作用,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是目前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文化,涵盖了人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模式,而每一种文化模式既包容于社会的总文化,显示出与其他文化模式的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和鲜明的个性。校园文化正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成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即社会文化在学校中的表现。而中小学校园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从狭叉来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主体的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校园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物质文化包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群,是一种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状态。在构建中职校园文化体系的新形势下,共青团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参与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构建,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着重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