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山     
端午 《小学生》2004,(4):2-2
  相似文献   

2.
登山     
8月14日早晨,晴空万里,空气新鲜,天气炎热。我和表姐去香港柏架山登山。走了一段山路,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带来的水也快喝完了。表姐问我要不要去她工作的单位看一看,她的单位在北角,这里有通往北角的路,我知道去北角肯定要走很长的路,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我还是答应了。  相似文献   

3.
4.
登山     
吴峰 《班主任之友》2008,(11):57-57
星期天,儿子吵着要去爬山,我想难得过个休息日,也该轻松一下了,于是二家三口出了门。看到这再熟悉不过,又有点陌生的山,那份久违的冲动和激情,又在撞击着孩提时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5.
登山     
  相似文献   

6.
登山     
石笑瑞 《小读者》2013,(10):39-39
那一天阳光明媚,我们早早来到青城山脚下,时候正是春季,漫山遍野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花上有着一颗一颗的小果子,我们拿来一个小口袋,一边登山一边捡漂亮的花和叶子放进去,一些用来做标本当书签,一些用来编花环,编出来的花环有美有丑,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可有趣了。渐渐地,大家的笑声少了,话也少了,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我累得汗流浃背,正想坐下来休息一会,突然眼前一亮,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情不自禁地向小溪跑去,在小溪边上玩起水来,我把水泼向小鱼,鱼儿们一哄而散,我觉得很有趣,疲劳和炎热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相似文献   

7.
<登山>(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第17课)一文,主要叙述了列宁两次走"经过深渊边上"的小路的经过.第一次是为了赶时间看日出,第二次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学时,我们可抓住列宁的心理变化,通过议、比、看、写,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人物特点.  相似文献   

8.
登山     
《新作文》2010,(3):30-30
三月三,三月三。 两个娃娃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 下山又上山。  相似文献   

9.
10.
《中小学电教》2003,(10):50-50
有一座山,高耸入云,飞鸟难越,矗不知其几千万米。山前山后有两条路供攀登顶峰,一览天下大观。前山大路石级铺就,笔直坦荡;后山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  相似文献   

11.
登山靴     
我是一双普通的登山靴 我的理想就是和我钟爱的旅者一起 登临山顶 从还是一张兽皮的时候开始 从还是一块橡胶的时候开始 我的理想就如晨光 从兽皮的毛囊 从橡胶的粘连  相似文献   

12.
登山     
洗过脸,洗过心。才发现脸上少了笑容,心里多了空间。反正一个人在哪里都孤独,不如游山去收拢飘散在四方的心。人类总是这样自私,为了自己方便,给山凿了一条又一条的伤痕,我沿着山的伤痕向上爬着,一步步轻轻地走,身怕惊着清晨睡梦中的山魂,也许是来伤害山魂的人太多了吧,因此,看门的小鸟一见着我就急切的喳!喳!……的叫  相似文献   

13.
登山有感     
在伏牛山南麓,豫西牵牛的解放战场遗址上,有一座像牛鼻架一样的山,有一条像牛缰绳一样的岭。在牛鼻架山和牛缰绳岭相接之处。有一座像麦堆一样的山,就是麦子山。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登五岳,不知山之高,庙之大。不到麦子山,不知山之奇,神之灵。  相似文献   

14.
最近 ,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姜铭芳上《登山》一课 ,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讲课艺术所折服。在这堂课中 ,姜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注意做好“四字”文章 ,即立足“趣”字 ,倾注“情”字 ,把准“创”字 ,落实“读”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时时处于“愤”、“悱”状态之中。一、立足一个“趣”字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心理 ,谈学生所喜闻乐见。比如 :深入体会列宁下山时的心理、动作、神态是本文的重点 ,亦是难点。姜老师设计了学生们所喜欢的“演一…  相似文献   

15.
“登山式”语文课程表明,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爬语文山峰,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形同导游,教学过程中的艰险与不易、勇气与胆量、情趣与欢乐不言而喻.语文知识教育就是学生的语文经验重建,“登山式”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神与物游”;风光与险境同在,语文教学风险意识对师生的“神与物游”具有支撑与推动作用;对“所学”的技术处理让位于对“学”的境域关怀,是“登山式”语文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登山     
上个星期六,蕴萃文学社的同学们一起乘车去了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 哈哈,华西可真有意思:独一无二角型的麋鹿、美不胜收的天堂鸟……其中,我最难忘的是那登山之旅。 吃过午饭,我们和老师一起来到山脚,抬头仰望矗立于山顶的华西天安门,我不由得暗暗捏了一把汗,天哪,太高太远了吧!我怀疑自己能否安全到达山顶去饱览无限的风光。但无论怎样,既然来了我就要试一试!  相似文献   

17.
片断1: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师:通过读书,相信大家对课文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作进一步的探讨。你们觉得用什么办法学这篇课文最容易读懂﹖生:我想用抓三次对话的方法学习。生:我认为把前后两次走小路的不同作对比也容易读懂。生:我觉得从课文中心段入手也很好。师:好,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全文,学法一样的同学可一起学。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读,都要做到先读课文,后讨论,弄清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生自找学习伙伴合作学习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鼓励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  相似文献   

18.
《登山》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地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教学重点是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 ,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根据教材的特点 ,我抓住课文中表情达意的词句、段落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 ,读中感悟 ,鼓励学生展开争议 ,在比较、讨论辩解中对课文产生多元理解。一、读读议议 ,悟其情在教学《登山》时 ,就有学生质疑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登山 ,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呢 ?”我以此为切入点 ,以读见悟。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学生从…  相似文献   

19.
登山游记     
许若茜 《红领巾》2009,(7):44-44
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一起去爬山。我们沿着石阶小路,悠闲地向前迈步。石阶小路两边有青青的小草,有各种颜色的野花,有张开了笑脸的桃树,有开满了雪白的花朵的梨树,还有已经开始结果的枇杷树,  相似文献   

20.
好课像登山     
我认为好课像登山,这是我的登山理论。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