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式,是可以划分为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不同,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心理类型有关,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这两大社会思潮的对立也由是而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是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根据中国现实,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形成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念,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折射出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历史与文化变迁的壮阔画卷。作者在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更以冷峻的历史眼光审视现代中国革命,洞悉出扑朔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社会层面出发,对毛姆的写作技巧、其作品的主题与蕴含的西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探究,发掘毛姆作品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文章采用例证的研究方式,通过具体分析中国近现代作家张爱玲、马原、钱钟书的作品文本,探究在跨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下,毛姆惯用的写作技巧、作品中包含的个人思想及西方文化话语体系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创作风格产生影响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把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观念,把革命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表明民族意识的觉醒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19世纪90年代,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辛探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几乎同时开始,这两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虽然都没有取得成功,但却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两大政治运动的思想形成、政治纲领、失败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殊途同败的历史必然性,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7.
黄三德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人物,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在洪门于国内立案建党、为洪门五祖建祠纪念等问题上,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分歧,经激烈争吵而后分道扬镳,“不复来往”,他本人也从革命:叻臣蜕变为悲剧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位于广州银河公墓内的"辛亥革命烈士墓园",其中现存的77座墓碑,作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广东光复前后的历史史事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它蕴涵的丰富的文献史料价值在于,对于研究民军,尤其是惠军及地方历史名人的历史有补充作用。另外,张朝墓碑的发现,也弥补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实地考察,对《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天河区卷)收录的"辛亥革命烈士墓园"条,加以重新整理,尽量保存史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民族史的研究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开端。事实上,辛亥革命时期学人已经开始了民族史的讲充,它的理论源头是梁启超等提出的“史界革命”,以及随之开启的对“新史学”的探索。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天下-王朝”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模式转型在史学上的反映。“新史学”的叙事主体是“民族”,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新史学”实践更多地是指向“汉民族”,从而引发了汉民族史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宏观建构为特征的,包括汉民族的史前部分、汉民族的起源与构成、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汉民族的兴衰发展等,从而构建了汉民族完整的进化发堤的史迹,藉此为现实民族建国服务。与此相应,其他民族的民族史也基本以“新史学”的思维而零星展开。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爆发后 ,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 ,采取了扶持革命敌对势力和对革命直接进行了干涉的政策 ,使革命派面临巨大压力 ,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 ,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 ,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辛亥时期知识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活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觉醒和巨大力量。这种政治觉醒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振笔墨,洒墨泪,唤醒女界参政意识;弃脂粉,事铁血,投身反帝反清斗争;结团体,争权利,启动近代参政生活。辛亥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面对创巨痛深的历史变局而产生的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在特定的时空点交叉碰撞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
世纪回望是非成败从头说--辛亥革命的地位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树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1):26-32,44
辛亥革命的地位研究经历了曲折前进的过程,从革命史观到“立足于批”,然后经过“拨乱反正”发展成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谈文重点考察“拨乱反正”后国内外各个学术流派和众多学者的不同论点与视角,在比较中考察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得失,并根据学术界的主流评价给予辛亥革命一个并非定论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对于《阿 Q正传》反映出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批判的观点,逐渐受到反驳。在小说中,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批判主要是从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的,辛亥革命只是作为一般革命的特殊性存在于小说中,革命的描写成为国民性各种脸谱表现最好的展示台,还成为以“精神胜利法”为代表的根深蒂固的国民性弱点与缺陷的送葬者。  相似文献   

14.
明代惠安张坑张氏家族的族规家范,是训勉子孙做人待物,立身行事的行为规范,寄托着先辈的殷殷厚望.其主要内容有:尊祖睦族隆友爱;诗礼传家固根基;谦恭俭朴戒骄奢等.这些内容蕴藏着不少积极的和优秀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