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的两大基石,从两者辩证统一的全新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表现在:1.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科学化;2.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探索逐渐科学化;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渐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发展的,其间经历了提出、重新提出、挫折、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标准不是自身而检验真理正误的它物——实践.实践标准不应理解为真理标准,实践标准应是测定实践活动对人价值的大小.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为实践标准的提出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李卫民,李毅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理论,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其核心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从哲学基础的层次性、哲学思想的新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之上的美学流派,对实践美学的评价离不开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实践、劳动、异化劳动、自然人化、两个尺度等重要概念,刘大新先生靠摘引实践美学个别研究者的个别言论并未给实践美学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七十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者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哲学”,而后者的哲学基础,则是以“猫论”的提出为开端  相似文献   

9.
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初探吴静波,李忠庆,柯文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构筑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是邓小平颇具特色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同“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问题。邓小平理论关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和生产力标准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庆的有机统一。正确理解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与生产力标准思想之间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邓小平提出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了论述,进而概括出邓小平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实践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践标准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思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其相对性的一面,要求人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科学运用实践标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准绳,以“试验“为先导,把实践标准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现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质的规定,提高了判断的预测性和科学性.实践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与发展,为充分发挥实践标准的作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和具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发展观、群众观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逐一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问题的实质等主要内容。它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16.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能局限于在具体的结论上进行阐述,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哲学上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更为自觉地付诸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恢宏的思想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全面而深厚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仅就以下三点谈些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正>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他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它之所以被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的体系中,都不难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特色理论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两大特征,即联系和发展的两大观点。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要求用矛盾观点分析事物。邓小平正是运用了发展的观点来观察社会主义,用矛盾观点分析社会主义,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上述三个观点和三个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坚持生产力标准,确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