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对一些旅游景点译文实例进行评析,看译者主体性在应用翻译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删减、增添的翻译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创作出成功的译文,以达到宣传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活动是译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避免并合理存在的。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译者从自身的主观感受、语言的风格、意识形态和审美偏好及文化修养等角度,不同程度地发挥其主体性并影响着译文的质量。本文首先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同时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有了新认识.译者地位在新世纪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地位低下的“仆人”“传声筒“背叛者”;在新世纪,译者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灵魂人物.作为构成翻译史不可或缺成分的译者,其地位在新时期的翻译史研究中以及翻译史编撰中得到了体现.本文从翻译史角度阐述译者地位的变化,希望更多人对译者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认识到译者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麦晓萍 《双语学习》2007,(6M):63-64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想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一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张晓辉 《学子》2014,(3):117-117
以往的翻译主体性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文学翻译的研究中,然而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非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脑力活动,都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只不过是发挥的余地不同而已。在非文学翻译的实际操作中同样需要译者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应变对策能力和表达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想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一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8.
译者是否具有并且发挥较强的主体意识与作用是关乎文学翻译成败优劣的首要条件。原因如下:译者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译文与原文永远"相异、增加或减少";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追求"无我",但是都难免"有我",可谓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译者发挥其独有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原作在译语中得以"青春永驻"。一言以蔽之,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当具有并且尽可能地发挥独立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也是文学翻译走向成功的"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一个过程,结果是完成一个计划,具体的形式是教案。备课要写教案,且要体现整个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和质量的可检性,它应该立足于教师对大纲的理解、教材的掌握、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此,备课决不单单是写教案,更不是抄人家的教案,教案只是备课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类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不能只是文字上机械地一一对应,而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为了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译者必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下灵活适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障碍。本文通过翻译实例,阐述了译者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可以从回归语义层、转换语言形象、突破原文语言形式三方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出忠实、流畅、自然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要想帮助语言不同的双方进行沟通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在翻译特别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使译文尽可能再现原文的信息,消除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对主体性和主体作用涵义的进一步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主体作用发挥的几种基本模式,从而进一步强调教师职责的发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体现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中国英语与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的区别,以及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的来源、体现、作用及其存在的原因。最后,分析了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并对中国英语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创立了翻译规范理论,指出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至少受到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的影响。图里把应用在翻译中的规范分为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这三种规范制约着翻译的不同阶段,影响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作出的抉择行为是其个性情感、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归化和异化、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可以从理论角度较好地解释上述问题,进而开启全新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生产实践活动为实现路径,倡导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多年来,受教育者在传统教学模式、功利性价值审视和僵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下,内在主体性表现为缺失,沦为了单纯的知识的储存器。因此,以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的问题,结合现实积极探讨并提出提高和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形态更替中的主体选择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而成功的主体选择可以使一个民族或国家出现跳跃性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场成功的主体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端,具有深邃的历史哲学蕴含和长久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量的国外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引入我国,开阔了我国翻译界的视野。但同时,我国译者的素质培养却有淡化的趋势。因此在新世纪,如何培养译者的素质是翻译教学中必须要重新考虑和加以重视的问题。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实践翻译中译语或译文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译者素质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双语基本功的巩固与提高,文化背景知识的扩展以及翻译理论的加深,而且前两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