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3月5日,武汉博物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袂推出《欧洲瓷器历史展》,让江城观众在管窥西方瓷器艺术的同时,了解中国瓷器在近代西方经济发展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晚明时期,中国瓷器就行销欧洲。中国外销瓷器雅致精  相似文献   

3.
16世纪后期,葡萄牙海船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闯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并由此揭开了海上陶瓷贸易战的序幕,葡萄牙商人从中国大量购买的各类商品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瓷器,由于路途遥远和当时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葡萄牙人不能直接运输瓷器至欧洲,便在亚洲各国间转卖,充当起一个亚洲贸易中间人的角色,而不断地将赚取的金银财富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4.
这是笔者第二次去海伊,想起3年前的海伊之行,真真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去了合适的地方,做了合适的事。那次淘回的关于中国的西方出版物,有好些是18~19世纪出版精品,涉及中国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石窟、村庄、都城等。在这些书籍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古籍和印刷品目录》,此书于1877年由英国哈福德史蒂夫·奥斯汀父子出版社出版,大英博物馆印刷古籍部主管乔治·布伦和英国汉学家、伦敦皇家学院汉学教授罗伯特·道格拉思作序。  相似文献   

5.
瓷器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集艺术的博大精深与工艺的精雕细琢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瓷器作为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历史上广受世界各国喜爱,仅以欧洲众多皇室贵族为例。长期以来他们无不以能够拥有和收藏中国的瓷器作为其身份显赫地位荣耀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漫话纹章瓷     
明清两代,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不仅善于仿制外商订购的器型,也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描绘西洋纹样的图案。早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们已为葡萄牙商人设计所需纹样。1680年,巴达维亚的一些商人订购了多套盘和碟,其中少数绘有纹章饰样。此后,商人开始尝试其他纹饰。18世纪以后,各式西方设计绘画纹样的瓷器纷纷涌现,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特征。17世纪以来,广州洋行的中国商贾为适应欧洲和美国商人对瓷器装饰的一些特殊需要,便从景德镇运来大量白胎或装饰极少、中间留有较大空白的瓷器,在广州根据外国商人的需要,直接描绘在瓷器上,然后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3-94
中国的瓷器早已扬名国内海外,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早在17世纪便已出现,“东方崇拜”与“中国热”即最好证明。在中国瓷器初到欧洲时,其价格堪比黄金,漂洋过海的中国瓷器,当时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9.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被西方视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独创,与丝绸一样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象征。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远隔万水平山,但仍不能阻止由国瓷器文化的传播。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海洋贸易发展了起来,沟通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把世界纳入了一个整体的市场。由于海洋贸易便于瓷器的大量运输,使在新航路开辟前仅有西方王公贵族才能享有的中国瓷器成为殖民地拉美各地民众较为普遍的生活用品。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拉美各地先后沦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国瓷器也随着欧洲殖民者一起传播到了拉美,最初是葡…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欧洲人大量引进中国茶叶,同时也开始考虑引进茶树和茶种,希望移植这种植物。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移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763年,一位名叫林奈(1707—1778)的瑞典植物学家才得到了一株正宗的中国茶树,并将它引种到欧洲。这是欧洲人种的第一株中国茶树。中国茶树的移植是一个历史漫长的、由多数人参与的过程。据说有一位修士从中国将茶树带到法国的马提尼克岛,待到它发芽、开花,才知道它不是真正的茶树,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地位的确立“产业和市场并不排斥优秀,最典型的例子是张元济先生的商务印书馆,以产业营销的方式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通过课本渗透全国,没有这种方式,新文化何以分惠九州,并如此快速?”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日前结束的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上,对有些人对文化和市场联姻产生的“本能”反感不以为然。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金元浦教授则大声呼吁:“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了;如今,蹒跚学步的阶段该结束了!” 金元浦回忆说,1992年时,他查找英、法等欧洲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英文文献,发现资料寥寥无几。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12.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西平 《寻根》2010,(6):39-47
<正>一、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1602年5月2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Fulda),1618年16岁时加入了耶稣会,以后在德国维尔茨堡  相似文献   

14.
纹章瓷是在国外商人、艺术家指导下,或依据贵族、使节带来的纹章,将王徽、族徽,国徽、省徽、城徽,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装饰的瓷器,主要是珐琅彩、粉彩、广彩、青花等瓷器,在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该文阐述了中国、日本、欧洲纹章由来、功能、差异,纹章瓷的制作及特点,皇室、贵族、平民纹章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是“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展汇集全国16个博物馆和32位个人收藏的作品,入选画家91人,106件作品,均为百年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原创精品,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等作品,系首次出国展览。这个中国20世纪绘画成就在欧洲大陆首次全面亮相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系列活动之一,于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金门宫开幕,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法国文化和通讯部长阿亚贡为该展的开幕剪彩,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原是以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s)作主体的欧洲移民,美国文化也是欧洲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政教习俗、社会礼仪与生活方式诸文化内涵都具有浓烈的欧洲色彩。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十三州和中国是没有人员互访的,彼此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先进的北美智匠一方面从欧洲人的著述、从欧洲转运来的商品设想那陌生的中国的人文概况,一方面从两国通商之日起、从中美人员间的往返来领略华夏文明。这样,古旧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艺术现象就逐渐为美国人所知了。欧洲人贩卖中国货而入北美,其显者系瓦器、陶器、瓷器、漆器…  相似文献   

17.
提及瓷器,人们便会想到中国。那流光溢彩的各类青花瓷、釉里红瓷、粉彩瓷、珐琅彩瓷……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见证了中国制瓷历史的辉煌与灿烂。泥与火的交融,锻造了世上独一无二、颇具神奇魅力和传奇色彩的艺术珍品——瓷器。当人的肌肤与之亲触时,瓷器温润的质感、剔透的光泽令人感恩上天给予中国的神奇馈赠,瓷器是高贵神性的人间奇迹。从远古原始陶盆的粗犷稚拙,到宋元瓷器的细腻精致,再到明末清初外销瓷器的丰富华美,中国瓷器走过的是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欧洲人来到中国,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传播,绘画成为基督教室传的重要手段,传教士修建教堂时大量绘制壁画,基督教壁画在采用欧洲绘画技法表现象教内容的同时,逐渐将中国传统的思想信仰、题材内容和表现技法糅合进来,以达到扩大宣传、征服人心的目的。[编按]  相似文献   

19.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7,(3):94-95
霍德洛夫收藏中国外销瓷器史书,世纪已知最大“夜明珠”在深圳拍卖,大芬原创油画最高拍得40万,中国百枚田黄艺术展[编按]  相似文献   

20.
西西里岛的木偶戏,意大利人称为"普皮(Pupi)",是形成于19世纪初的一种牵线木偶戏,流行于西西里岛上的卡塔尼亚、阿科里埃列、锡拉库扎、利卡塔、阿尔卡莫、巴勒莫和帕拉蒂尼科等城镇。一直盛行至20世纪50年代。木偶用木头、铁和纺织品等材料制作,木偶高0.8~1.2米。制作木偶的最著名的工匠为加斯帕拉·卡尼诺(Gaspara Canino,19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