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化经济新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往往使其很容易陷入“难写、难懂”的两难境地——从记者的角度说是难写,从受众的角度讲是难懂。尤其读者对象为普通大众的晚报,其可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金融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受众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金融新闻是财经新闻的支柱之一,但写作起来有"三难":难写、难懂、难记,从作者的角度说是难写,从读者的层面讲是难懂、难记。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领域,不可否认,财经新闻在采写上存在着专业化程度高、报道内容抽象及涉及内容广泛等问题。因此,有人说,写财经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记。财经新闻的写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变得内容枯燥、接近性差、没有可读性,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那么,财经新闻如何写才能更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5.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宋玉泰 《新闻世界》2013,(10):90-91
财经新闻=枯燥乏味?财经新闻=艰涩难懂?财经新闻=缺乏情趣?怎样使财经新闻更具可读性?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生动活泼,通俗明快、轻松有趣的群众语言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们合作采写的消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诞生》先后获西安市新闻一等奖,陕西省新闻一等奖、全国晚报新闻特等奖及2000年度中国新闻二等奖。回想当时采访时在羊圈度过的几个日夜,我们感慨颇深:科技新闻专业性强,要真正让读者看懂看透,喜闻乐见,就必须深人采访,自己先将新闻事件弄懂弄通,文章才能做深做透。 一、写科技新闻.自己要先成为“专家” 科技新闻难写在新闻界是公认的,由于专业性太强,容易写得生涩难懂,老百姓不爱看。而作为记者,面对大堆的专业术语,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自己先成为专家。2000年6月12…  相似文献   

9.
报道之难所有新闻中,较难的是财经新闻;所有财经新闻中,更难的是宏观经济新闻;宏观经济新闻中,价格报道难度最大。这是因为,财经新闻需要将一个很小的事情放大到很具体、很实在,而且又与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投资者的利益相关,这个逻辑链条,要写得通俗易懂,非一日之功夫。关键还在于,价格变化到底是什么引起,下一步的走势如何,不仅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0.
主题报道要做到有力度不算难,难在要做出靓度来.<宁波晚报>这几年众多主题报道案例中,有一类我们认为做得比较成功,显著特点是起自于日常新闻.大家是在做日常新闻时,将其做大做强从而成为主题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多数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也有部分仍坚持下午出版.而下午出版的报纸其新闻要比早报慢半拍,报纸在读者手上的停留时间短,进而也影响广告效果.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尽早出报,通行的做法是尽量将截稿时间提前.但这样一来,留给记者采写稿件、编辑处理稿件的时间大大减少.特别是晚报财经新闻,需要记者直接采访,在晚报所有新闻板块中受影响最大,操作难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邓效民 《青年记者》2002,(11):23-23
当前,新生的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财经媒体正在报业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晚报类报纸,必须清醒地看到报业发展的新的前沿,把及时、新鲜、实用的财经新闻报道给读者。由于晚报类报纸读者的职业、学历、阅读习惯等,形成了其对财经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所以晚报类报纸在坚守财经报道不放松的前提下,还要有所放弃。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始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使财经新闻从幕后走向前台,一方面承载着受众极大的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痼疾,又使其处于角色与现实的尴尬夹缝中.众多媒体敏锐地意识到了财经新闻出现的供需错位问题,纷纷从读者本位出发,开始研究财经新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向财经新闻和专题报道进一步倾斜,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到财经记者的队伍中来.除了专业性财经媒体,一些都市类报纸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加大财经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新闻?财经新闻的视角取向是什么?怎样写好财经新闻?财经记者必须具备什么素质?本文就财经新闻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谈谈财经报道的采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财经新闻的需求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将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文本角度出发,通过对财经新闻文本的分析,提出财经新闻可读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一年多,发行数字从五十多万份增加到一百一十多万份,受到了较多读者的欢迎,原因是多方面的.报纸总是以报道新闻为主,因此,研究一下晚报的新闻,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报界同志说晚报的新闻面较广;通讯员反映给晚报写稿颇难,它要更短更实;广大读者则认为晚报新闻又多又快又有趣.这些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报新闻的特点;因为晚报不但要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新闻,更多的是要从社会生活和群众的角度去报道那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新闻.它着眼点往往不大,许多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读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18.
办报难,尤其难在办“要闻”。机关报如此,晚报亦然。笔者在地市晚报从事要闻版编辑工作快十年了,对此深有感触。然而这被称作“老大难”的苦差事还得有人来做,做还得尽可能做好。因而,把“家常菜”做出新味道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1月起, 《湖州晚报》每周定期在财经新闻版面上推出《平民创业在线》专栏,聚焦普通老百姓身边的创业者,追踪他们创造财富的足迹.同时,还搭建一个创业平台,成立平民创业俱乐部,组建平民创业QQ群,同时还招募平民创业俱乐部顾问单位,定期开展“晚报投资理财大讲堂”活动,就如何创业、如何理财等市民关心的话题,每月请经济...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国性专业财经媒体和晚报(都市报)类报刊民生财经的双重挤压,地方党报财经新闻报道的空间受到一定制约。地方党报须立足本地区,走高端、专业化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区域性主流财经大报,为地区经济发展造势,为工商界人士解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