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2007年7月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与会嘉宾专家汇集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管理者、中央电视台领导、中国视协纪录片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中央电视台《香港十年》的主创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香港十年》的创作意义、表现手法提出了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在围绕回归十年的热议中.香港的精英层不分政治立场达成了一个罕见的共识:如果是现在谈回归.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或起草《基本法》,港人肯定无法获得当时那么优渥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7,(13):43-43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日子,在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政治生态中.香港媒体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回归十年,香港媒体探索新路》一文对香港的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以苹果日报.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为典型样本,分析了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和共同经验。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     
金珠 《视听界》2007,(4):117-117
央视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台湾电视人制作纪录片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5.
港澳台之窗     
香港印艺学会、香港贸易发展局及临时市政局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香港印制大奖”颁奖典礼前些日子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著名设计家靳埭强获得本届印制大奖的杰出成就大奖。靳埭强是香港设计界先驱,在书籍装帧设计工作中也有杰出成就,在香港和内地久享盛名。他在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谈了他在数十年创作生涯中“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体会。 靳埭强由中国内地来港,15岁为裁缝学徒,投入社会工作后仍在不断进修,1967年开始投入设计师生  相似文献   

6.
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松 《新闻界》2006,(4):37-38
在香港报业市场上,免费报纸比内地出现更早、竞争更加激烈,分析和借鉴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对内地报业竞争会有所启发。在过去的十年里,免费报纸已经成为全球出版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之一。在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继2002年瑞典的地铁国际公司创办地铁报《都市日报》之  相似文献   

7.
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2007年7月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与会嘉宾专家汇集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是,我今天所要谈的早期香港传媒是指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在香港发行、被报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史萌芽期的三大重要华文报。这三家报章就是《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创刊干1871年3月11日,以及在1874年2月4日创刊的《循环日报》。我选择这三家华文报作为今天研究报告的对象,一来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集藏于英、美、日本及香港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的早期华文报,结  相似文献   

9.
论《香港时报》的停刊谢骏,吴秋林在香港经营了d3年的。香港时报。,饱受停刊传闻困扰一年多后,终于在1993年2月17日正式停刊。这一事件顿时成为香港舆论的热点,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因为。香港时报。是作为国民党的机关报在香港存在的,所以对它停刊原因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出道20年,作品2000多首,他只手遮天覆盖香港词坛超过十年之久,林夕的好,林夕的滥,已不是问题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区数码资讯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以后,发表了一个称为《数码21新纪元的资讯科技发展策略》,以领导一些产业的发展。经过3年的发展,香港在资讯基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接近八成,是全球普及率最高的体系之一。2.宽带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商业楼宇和超过95%的家庭,互联网普及率也是亚洲之冠,并名列全球十大行列。3.智能卡的普及,使香港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4.数码21资讯科技策略的公布将使香港进一步与全球网络相连,成为一个先进的电子商务的国际数码城市。下面重点介…  相似文献   

12.
仅仅拍了一部三级片的女导演黄真真成为了2002年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在以《女人那话儿》获得荣誉之后,她的下一部作品《男人这东西》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13.
姜川 《新闻世界》2007,(8):29-29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著名香港史专家刘蜀永主编的《简明香港史》一书近日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是涵盖香港古今的通史性中文著作,共分十个章节,涉及古代香港、近现代  相似文献   

15.
马芝 《军事记者》2002,(8):61-63
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而首开我国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声名远扬的报刊政论家。然而,由于《循环日报》的散失,数十年来出版的新闻史学论在介绍和评说王韬的报刊新闻言论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拖着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包南下已经是十年前的往事了。1994年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我毅然告别工作不到两年的黑龙江日报社,南下深圳,那种兴奋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深圳特区报社和香港星岛日报准备合办中国第一家合资报纸——《深港经济时报》,以《深圳特区报》和胡仙小姐(现在已破产)当时的实力和魄  相似文献   

18.
再访香港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2年年底去香港探亲时,曾就地考察了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写了《考察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汇报与思考》一文(载《福建图书馆学刊》1993年第4期)。1997年夏,笔者去香港时,位于铜锣湾的香港中央图书馆正在施工建造;2007年年初,笔者再来香港时,特地专程访问了香港中央图书馆,受到负责基础设施发展的图书馆高级馆长翁志成、负责读者教育的图书馆长戴卓华和负责图书采编的图书馆长陈宝仪的热情接待,了解到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5月14日《经济日报》第四版显著位置上,有一篇用表格形式刊载的《1995年世界十大旅游创汇国》。在“国家”一栏中,既有香港、又有中国。而且香港还排在中国的前面。读罢,颇感纳闷。众所周知,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只能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怎么一  相似文献   

20.
曹景行 《图书馆杂志》2007,26(11):81-88
刚才主持人说我在香港长期居住,确实我在香港正好差不多20年,回归前10年回归后10年. 今天我们谈的只是十年回归的情况,这个十年到底怎么评价?我们先看看当年中英谈判香港问题的老对手怎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