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缺少对儿童朴素理论的了解与尊重,教师不善于对幼儿的朴素理论加以合理运用,片面强调科学知识教育,忽视幼儿的解释与预测,脱离幼儿的经验,教育评价空洞机械,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应了解并尊重幼儿的朴素理论,关注"说"、"做"、"思"、"看",即注重倾听与提问、操作与实践、思考与探究、观察与模仿,促进幼儿理论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学前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传递,以及未能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要的现象。事实上,儿童有着他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便是儿童的朴素理论。本文拟从儿童朴素理论的三个核心领域入手,对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对学前科学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繁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儿童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是儿童对生物繁殖概念非正式、朴素的理解。本研究参照既有的典型测验检测了48位3~5岁儿童对生物繁殖的本体区分、解释和预测能力,并结合儿童访谈分析了学前儿童对繁殖现象的因果解释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与领域熟悉度有关,相比动物和人,儿童对植物繁殖概念的认知欠缺科学性,4~5岁是幼儿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形成的关键期。访谈发现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和转变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学习的共同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认知特征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以支持性回应、信任性指导培养儿童积极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考虑幼儿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实施科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但是,在当前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比如教师普遍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灌输,关注儿童智力的发展,而缺乏对幼儿的有效引导。所以,在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下,对学前科学教育进行探索,设定科学教育的目标,激发幼儿的兴趣,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材料,提高教师的素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新的边缘群体,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教育问题首当其冲。近年来,社会各界主要从呈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策略的微观层面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试图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宏观解读,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儿童朴素理论认为,儿童原有的观念与科学理论之间有着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这些是在儿童早期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于在大脑中的原始性的表象与思维。这一点对儿童日后的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概念性知识性内容的学习相当重要。现在教育界十分强调概念的“内化”问题,就是说,任何概念性的内容不是一下子进入儿童的大脑的.而是需要大量的与此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作支撑,是一个逐渐“构建”的过程。这当然涉及到儿童大脑中那些原始性的“表象”与“思维”。以下就从“角的认识”(人教版二上)进行分析,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疾病为对象,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在朴素理论的框架下,通过调查 4-6 岁儿童对不同主体疾病现象区分、对疾病不可控的认知状况以及对疾病因果解释的状况,考察 4-6 岁儿童对疾病相关概念的认知特点,研究儿童对疾病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以便支持 4-6 岁儿童的生命教育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流动儿童的大规模出现是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口大规模迁移这一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由此造成的农村儿童所体验到的由“留守”到“流动”甚至“流浪”的经历,将会重新建构他们的生命历程。因此,在流动儿童的研究中,运用生命历程理论这种把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与有关个人经历、行为和环境的详尽纵向研究数据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才有可能达成我们对流动儿童生命历程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引导幼儿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探究式活动过于形式化、绝对化,缺乏教学理念的引导,缺乏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所以,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明确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方法,利用儿童朴素理论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陈正海 《贵州教育》2009,(24):45-46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古寨,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钟灵毓秀,这里的好山好水孕育了多少好心肠的人,今年38岁的周渊就是其中一个。8年来,他用满腔的爱为一群群孤单的孩子筑起温暖的家,全身心去呵护他们,留下了一些让人熟记于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结婚”这一社会现象或概念,已经比我们预期的要早得多地出现在幼儿可体验到的生活中。当我们以非权威的角色(如游戏伙伴、参观者、旁观者,而非教师等)进入到幼儿群体时,常常会听到有的幼儿说出,“我和XXX要结婚的”或“XXX是我的老公(老婆)”。幼儿对结婚这一发生在他们生活周围的社会现象是有所认识的,即使是小班幼儿也如此。这种认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不断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我的课外阅读史 第一次读课本以外的书,是在小学五年级。我就读于一所乡村小学,那时候,几乎没有课外阅读这个概念.周围没有可读的书,家里没有,学校里除了课本,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仔细研读了孙恒振老师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1期的论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反比关系》,颇受启发,也很感兴趣。于是找出孙老师以前发表的两篇批判高考命题的文章研读,发现孙老师在推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其观点和结论也欠科学性。本文针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反比关系》提出自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诠释,但从教育的原点思考,教育应当是关爱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事业。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常提常新的话题.然而,面对被社会各个领域引用而内涵迥异的"创新"概念,我们似乎应该静下心来,重新回到对创新教育概念本身的关注.何谓创新教育?学前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应如何定位?儿童的创新思维可"教"吗?应该如何实施幼儿园的创新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姚伟教授,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看了王一军老师的《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不禁思绪万千:危机感——儿童世界的提前消费书中认为,当代儿童文化面临三大危机:一是成人社会的儿童文化误读:二是电子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化失范:三是教育生活中的儿童文化冲突。的确,儿童文化面临提前消费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研读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倪晨瑾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在所拟的标题中提及了儿童。一般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更多的是使用学生的概念,小学是小学生,中学叫中学生。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18岁以下的所有人都是儿童,这是一个人意义上的类别属性的概念,学生则是一个对象群体的属性概念。用学生代替儿童实质上是强调了以学生作  相似文献   

19.
正最喜欢李老师的那句话——"我,长大的儿童"。是的,李吉林老师童心永驻,与儿童心心相通,她的教育哲学具有丰富的童心质素。她的著作《为了儿童的学习》更是其儿童哲学在课程建构方面的具体体现。李老师的情境课程体现了儿童中心设计和经验中心设计的融合取向,具有鲜明的进步主义色彩。在她的"为了儿童、儿童至上"的课程哲学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是人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她关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世界;她认为儿童的经验是有生命力的,流变的,动态的:她坚持教育者的任务是优化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情境,一种能够转化成儿童可以动用的个人资源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