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级地震猝然袭击川西北和甘东南,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面对这场灾难,震区人民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坚强地面对.广州图书馆立即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参与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地震这场报道战役中,如果说中央媒体在国内重大突发事件中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报道,相当于是在这场战役中打主攻;那么,地方媒体受各种条件所限,该如何制定作战方略?答案显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方媒体首先要明确三不原则:不求程序完整,不求权威发布,不求全面展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作为主要受灾省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快速反应,率先行动,举全台之力、取非常之策,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情之重,让世界瞩目;此次对“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突发新闻领域报道上带来了一次成功的大变革,同样让世界瞩目。在这场大灾难、大危机面前,媒体的责任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沈可可 《青年记者》2008,(12):34-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举世关注,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关于地震的各种消息.随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及时报道了这场惨烈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抗震抢险与新闻报道几乎同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直播"抗震抢险.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役中,新闻媒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对5.12汶川震灾媒体慈善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人民.在此次灾难性事件中,除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新闻传播功能,媒体还在这场涉及全民的慈善事业中充当表率,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媒体对投身慈善事业的个人和企业报道失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回顾,指出媒体在进行慈善报道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慈善之责,通过正确的定位和反思谨防"舆论绑架"现象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冯李婷 《大观周刊》2011,(14):11-11
一、汶川地震对四川省财政收支的影响分析 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这场罕见的地震灾害对四川省经济、财政收支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其灾情之重、影响之大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这场地震,本身就是一场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最早提出"悲剧之美"的说法,他认为悲剧的美感在于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而"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3.
兰晓晟 《新闻爱好者》2008,(11):135-1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我国人民根本没有丝毫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众多国内电视媒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不仅报道信息及时、准确,还积极动员全国人民为灾区捐赠善款,展现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张宇鹏 《新闻知识》2012,(6):106+105
一、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概述1.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的起源我国的体育解说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对建国以前的电台广播未作考证),迄今为止,已经61年了。1951年,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比赛门票被一抢而空,很多没有买到票的人纷纷打电话到电台希望能转播这场体育比赛。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陈述搭档解说这场比赛。这场比赛解说成为我国体育解说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8,(4):4-6
要是在唐山大地震时我们也能像今天那样,最大限度地让人民了解真相;要是历史没有被遗忘,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当全国人民面对这场空前浩劫时,或许能更加镇定,更加成熟,有些损失或许能减少以至避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骤然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强度和范围都超过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别重大灾难震惊了全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国人根本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东方卫视为主要播出窗口,以电视新闻中心、东方卫视为主要制作力量,调集全集团资源,集团主要领导坐镇一线指挥,迅速调整播出版面,率先在全国地方卫视中连续推出大板块、大容量的"聚焦四川汶川地震"特别报道,展现出了一个主流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点49分,江西九江地区的瑞昌市、九江县,没有任何征兆,一场地震倾刻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在慌乱地躲避灾害的同时,纷纷用手机打电话寻找着自己的亲人,打听着有关地震的消息,可是怎么也打不通,大家在谈论着,猜测着……主流媒体安定民心先声夺人这时的九江处于一片恐慌中,各种地震灾难的传言四起,此时的人们最迫切地莫过于想了解有关地震的权威消息。“在灾难中,如果主流媒体没有声音,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所以我们一定要出声,否则就是失职。”九江电台副台长江晓坚如是说。正在为通讯中断无法联系记者采访而发愁的她,收…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杰克逊大法官(1941年~1954年任职)有句名言:“我们不是因为没有错误而成为终极权威,我们只是因为终极权威而没有错误。”现代司法之所以被看作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有赖于法院中立、公正的裁判外,更有赖于司法的终极权威,即当事各方对法院及法官始终都能心怀敬畏之心,都能理性、心甘情愿地服从、接受并执行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哲学界就“合二而一”问题展开将近一年的讨论,曾是震撼全国学术界的一场论战.本来,许多同志原是抱着研究学术、探索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望参加讨论,发表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但因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凭借权势、蛮横干预,硬将正当的学术讨论搅成一场严重的政治迫害,制造一桩历时久、规模大的政治冤案.笔者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拟就当时所见所闻,说明这场讨论如何开始以及康生如何控制这场讨论,对杨献珍进行政治迫害的真相.这场论战,是由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发表艾恒武、林青山所写《“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以下简称艾、林文章)一文引起的.文章表达了他们对对立统一规律表述上的新见解:“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一分为二’的两分法,是认识事物根本方法.”“‘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