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正常的、普遍的心理现象。"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了家长和老师在对待青少年逆反心理时存在的误区,并从"助人自助原则"角度,向家长和老师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也是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不少的孩子处处与教育者"对着干"、"反着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独立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但是,我们发现,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利,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此要重新认识,深入了解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更多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也是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不少的孩子处处与教育者"对着干""、反着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独立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但是,我们发现,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利,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此要重新认识,深入了解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更多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多彩的世界向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窗口。但是,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茁壮成长。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中学生不能安心学习,倒是游手好闲,惹事生非。那么,究竟是哪些心理导致他们的不良行为呢?1.逆反心理。在中学时期,青少年总想表现自我,独立处理问题,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有代沟,认为父母、老师的说法都是一些过时的观点,对父母的管教与约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说东,他偏向西。父母越是不让他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他越是联系紧密。这种逆反心理,往往导致中学生的不良行为。2.对性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5.
张生明 《宁夏教育》2011,(7):148-149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把青少年中出现,诸如"不听话",不愿与家长、教师沟通,经常与家长、教师"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叫做青春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反心理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期必经的一段心理历程,也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误区。阐述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起因、种类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帮助家长和教师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抛砖引玉、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和家长对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是青少年能否顺利度过危机年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凯 《快乐阅读》2011,(1):88-89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徐可 《安徽教育》2010,(4):41-42
<正>"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批评置之不理,你说东,他偏向西,甚至当面顶撞,让教育者无从下手,深感头痛。其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8,(19):64-64
美国医疗协会医学博士大卫·克尔在《自然与医学》上撰文呼吁:"青春期综合征和痤疮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经常遇到的‘两大杀手’,一个摧残身心,一个摧残面容,应该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你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青春期综合征,可通过下面的自测表来判断一下。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步人青春期后,逐渐进入“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盲目自尊也上升为一种本能的反应。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人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逆反心理作为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在青春期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青少年的社会化得到发展,亲子冲突日益激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影响得到体现。其中,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得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内部氛围,都会促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学校德育工件中,常常听到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啦?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据有关心理学资料显示,逆反心理是目前小学生中存在较普遍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9,(6)
美国教育协会统计:全球78%、中国90%的青少年因心、脑、肾失衡被青春期综合征所困。"青春期综合征"已成为危害全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你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有青春期综合征,可通过下面的自测表来判断一下。  相似文献   

16.
孙文敏 《天津教育》2003,(11):39-40
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有逆反心理的产生,只不过在青春期发生的频率最高。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著名心理学家彪勒把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倾向分为两个时期,即青春初期和青春后期。她认为青春初期的心理倾向特点主要是否定的,主要表现为不愉快、烦躁不安、反抗、执拗、粗暴、见异思迁、懒惰等等。所以,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什么都怀疑,他们内在的心理倾向使其对周围的人或事物产生一种自然而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们爱唱反调,并有一种胡闹的欲望。由此看来,青少年学生对教师及家长的监督、教育常常有抵触、反对和敌…  相似文献   

17.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原因(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19.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文章从逆反心理的实质、表现、成因和调适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9,(1)
美国医疗协会医学博士大卫·克尔在《自然与医学》上撰文呼吁:"青春期综合征和痤疮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经常遇到的‘两大杀手’,一个摧残身心,一个摧残面容,应该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