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作评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对“优秀习作”,我们会感觉心情舒畅,精彩生动之处,会让人神采飞扬,欣慰万分,褒扬之词绝不吝啬;然而面对一篇错别字连篇、处处语病、中心不明或是材料不新的“差作文”,我们则会感到心烦意乱,想为他指点迷津,却又时时有无处着手之感,因为不改则已,改之则非脱胎换骨、改得与原文面目全非不可。对于作文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你面前展示的那篇处处是缺陷的文章可能已经费尽了他的心思,绞尽了他的脑汁,然而得到的却是你大刀阔斧、辛辣无比、满是贬低指责的评语,他们的内心怎能不生“寒”呢?面对作…  相似文献   

2.
宁琴 《湖南教育》2003,(7):54-54
说作文和议作文。每次布置作文题后,教师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写作文,而是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并在10分钟内写出提纲及部分细节。教师巡回检查后,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站起来说作文,说自己作文的思路,所选材料,要表达的主题。说完后,其他同学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议、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评议优劣。学生独立写作文。学生写作文限时40分钟,学生动笔,教师计时,既是练笔又是比赛。写作时,不要求教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学生厌学、教师怕教是目前作文教学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下,许多学校将“减负视为目的,认为只要学生的书包轻了,作业少了,就实现了“减负”。这就太片面理解了“减负”的含义“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某些过重的负担应“减轻”,但不足的负担应给“加上”。在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减”与“加”的手段实现增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5.
6.
经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或小练笔写得不错,但课堂作文写得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中的“自由”与“规矩”造成的。随笔、小练笔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没有造作的成分,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4,(17):34-35
凡“体验”都由于“验”而“独特”。据我的理解,“以身体之”就是“人”在“环境”中,开放眼、耳、鼻、舌、身去全方面感觉,与“环境”相互作用,演化出各种各样的“事”。“以心验之”,就是在亲历、实践的“事”中,让五官与“心”接通,使感觉“往心里去”,同心里原有的“经验”汇合、振荡和重组。前者若是“走过四季”,重于感受,后者便是“走过自己”,重于感觉。在“走过四季”中“走过自己”,“走过自己”也就是走过“四季”中的“自己”。人与人不同,心与心相异,五官所“感”,心灵所“受”当然各各不同。因此,“独特”是“体验”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我们确定了自主作文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建构“以生为车”的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自主作文的平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主动进取、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么写”。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地说 ,就是 :一要积累材料 ;二要科学训练。一、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前提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题目一出 ,然后简单地谈谈写作的思路 ,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去写。但是 ,写什么呢 ?很多学生搜肠刮肚 ,东拼西凑 ,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在作文课上甚至一筹莫展 ,任凭时光流失 ,往往遭到老师一番训斥。殊不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 ,原因就是大脑一片空白 ,无话可说。因…  相似文献   

10.
生“牛角”     
还好脑袋没开花,只是多出一个包。爸爸笑着对我说:"哦,长了一个牛角。"我不禁破涕为笑,妈妈紧张的脸也稍稍缓和了些。我像个伤病员,躺在地上的草席上,爸爸不时地用冰水浸过的毛巾敷我的"牛角"(谁叫我属牛呀)。"牛角"其实一点都不像牛角,它只是一个小笼包般大的包,长在我左眉毛的尾梢上。颜色发青,爸爸说,这是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提出,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写话,中年级练习作文。很显然,这里注意到了由“句子”经“段落”到“篇章”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可以肯定地说,在教学实践中只要进入了这个过程,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章作法”的问题——句子如何发展为段?段如何组合为篇?必须有一些基本规律需要教给学生。然而  相似文献   

12.
“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没啥写头,这似乎已成共识。于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摆脱“无米下锅”的困境,语文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放飞”调查,有的引导想象,有的主张虚构,有的指导“借鉴”,等等。不管什么主意,好像都在煞费苦心,绕道挖潜。“两点一线”,作为中学生朝夕学习和生活之  相似文献   

13.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14.
15.
"留白"是一个和绘画艺术有关的术语,它所留下的是天马行空般的广袤大地,在这片大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心灵在这山水间纵横驰骋。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作者基于表达的需要,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块“硬骨头”,一个“老大难”!  相似文献   

17.
师 :(语气平和 ,如同对话 )这几天为这节教学探索课我着实苦恼了一番 ,想来想去不知讲什么好 ,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齐声应和 ,情绪饱满 )”。可现在我站在这里 ,感觉很幸福 ,因为我已经是“成竹———在胸 (学生再次齐答 ,精神振作 )”。就在昨天乘车回家的路上 ,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 ,不是让进行教学探索吗 ?今儿就结合同学们的作文 ,我们来个———作文探索 (转身板书并与学生齐读 )。探索什么 ?近日 ,有两位同学的作文先使我深受感动 ,继而发现了两个问题 ,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今天 ,我们就一起讨论探索这两个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小时候,有一次吃鱼时,因为我不小心让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里,痛得我"哇哇"大哭,后来还是去医院才把那讨厌的鱼刺给弄了出来。从此,我就不爱吃鱼了,任妈妈怎么说都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