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瑞师生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比较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中国和瑞典分别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高权力差距和低权力差距、强回避不确定性和弱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国家。本文试图探讨生活在中瑞这两种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师生这一不平等角色关系看法的异同。30名就读于瑞典某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曾到过中国留学现也就读于该校的9名瑞典学生,完成了笔者设计的有关中瑞师生关系比较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中瑞师生关系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高中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推进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产物。兼顾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瑞典的综合高中是国际普通高中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采取对比的办法,对中瑞两国综合高中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瑞典综合高中对我国的有益启示,以期对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本位模式、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中心模式、远距离教育模式等作了简介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校长选任制度是指校长选拔和任用的标准和程序。在校长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选任制度是保证校长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香港的校长选任建立在资格认证基础之上,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储存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这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从自然资源的总体情况、国民的资源意识、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四方面对中国和瑞典自然资源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瑞典自然资源管理对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英国、日本两国在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从探讨两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事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出发,找出我国与英、日两国在该项事业上的差距,借鉴其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长办公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长办公室是学校的重要窗口,它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校长办公室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着力强化协调综合功能,脚踏实地开展督促检查,使办公室在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成为校领导指挥全局、运筹决策的参谋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推动着新一轮的改革。振兴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体现在学校;具体开展与落实,关键在校长。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他的理念、行为、能力与作风,将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全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滥觞于欧洲,相比之下欧洲发达国家在教育管理方面也走在我国前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考法、德、意三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模式,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中国和瑞典高校学生对瑞典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法对中瑞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论文写作以及学习与娱乐时间上,中国大学生的评价得分整体上高于瑞典大学生;②年龄、教师印象、课程丰度、绩点期待、考试紧张程度以及论文兴趣是影响课程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校长选拔培训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国和美国比较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的素质对学校的发展举足轻重。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培训各具特色。中国校长的产生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任命 ,校长们视工作为事业 ;以本科学历为主 ,年龄较长 ,以男性为主。美国校长则大多是自愿进入教育管理行列 ,视工作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以硕士学历为主 ,年龄较轻 ,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中国校长培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教育 ,注重教育管理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美国校长培训重视实践精神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强调信息技术与管理。两国校长都希望有更多的调查研究作为校长培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职教师培训具有深远意义。对泰国和中国的在职教师培训作一比较,有助于了解两国在职教师培训现状,旨在学习、借鉴泰国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在职教师培训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职教师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访谈法对锦州市8位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长做了访谈研究,旨在了解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校长在职培训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受时间、经费的制约,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在职培训对实际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用的大小差异较大;他们期望通过培训获得前沿性、针对性的信息;同时希望精简与改革单向的讲座,增加双向互动;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培训者应该是,既有深厚的学养,又有丰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园长队伍,是一项事关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的关键之举。为了研制一套符合当前幼儿园园长需要的有效的培训实施方案,建构幼儿园园长培训的课程体系,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对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调查研究,了解幼儿园园长培训的现状、需求,并对幼儿园园长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三种职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又由于科学创造力受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验”,对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民办学校的迅速发展,民办学校校长的培训明显滞后,我们有必要对民办学校校长培训的模式、内容、管理、考核机制进行探索和研究。民办学校校长的培训形式,宏观上应当坚持独立办班、独立培训,微观上应当结合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应当开展个性化菜单培训内容的研究,根据实际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培训管理应当宽严相济,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培训考核机制应具有创新意识,形成灵活、开放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美篮球后备力量培养途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关系到我国篮球运动是否会有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通过对中美篮球后备力量培养途径的比较研究,寻找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与美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之间的差距,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家型校长培训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型校长,而校长培训是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有效途径,培训可以帮助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训练技能、反思经验和相互交流,对于促进校长终身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提高领导能力、总结办学行为和展示办学成效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的校长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需要,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忽视校长经验的反思、较少校长的深度参与、缺乏校长办学思想的凝炼和忽视办学实践的改进等问题。针对教育家型校长的需求,培训在策略选择上要:突出个性化、强调反思性、注重经验分享、重视理念提升、坚持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8.
受终身教育思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意识到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纷纷支持实施这一举措。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仅仅依靠教师流动制度略显不足,而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恰好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机制。美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比较成熟,文章在吸收美国教师在职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完善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日两国公共职业训练现状的梳理,对比分析了中日公共职业训练在对象范围、培训项目、监管方式、实施机构、课程设置、运行模式方面的异同,旨在学习借鉴日本在公共职业训练实践中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促进我国公共职业训练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1):81-82
Abstract

To different degrees, Western industrial societies are both democratic and capitalist. In some respects, the tenets of democracy and the functional needs of capitalism are at odds. The state must try to manage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icularly through its education policy, including that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since 1980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se tensions. It argues that current policy in teacher education is vulnerable to the objection that it is not democratic, but cautions that those calling for a more democratic basis for teacher education might be equally vulnerable to the objection that they focus too much on the democratic ends of education rather than on the technicalities of teaching. The analysis refers mainly to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