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和必要步骤,整体感知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长期以来,因为其操作方式单一和呆板,常常不为教师所重视,更甚时,浮光掠影般一语带过。笔者细读特  相似文献   

2.
黄行福 《江西教育》2011,(10):36-37
<正>【片段一】感性的语文味(《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在学生找出了课文中七个含有"游"字的句子之后)师: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现在开始。(朗读)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  相似文献   

3.
<正>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阅读感悟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文本中那些精彩、传神的关键词语,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特级教师薛法根十分精当、巧妙地"串珠成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  相似文献   

5.
余永洋 《江西教育》2012,(26):33-34
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阅读感悟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文本中那些精彩、传神的关键词语,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特级教师薛法根十分精当、巧妙地"串珠成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听了南通市祝禧老师执教的《水》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做些赏析。【片段一】师:(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生:"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生:"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生:"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心惊。……  相似文献   

7.
诗词之妙,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在于“歌咏、嗟叹、足蹈”的体验与“非花非雾”的朦胧,在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畅达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多解。诗词品读,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饮杯水,冷暖自知,体味各异。如果一首诗读下来,学生的思绪趋同,回答集中,则便是解诗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陈元勋 《江西教育》2012,(10):32-33
<正>目前,对阅读力内涵的理解比较权威的观点是它包含三方面的能力,即获取信息、形成概念和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是从阅读力的心理发展层面作出的界定,但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阅读对象(文本)和阅读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9.
课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中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化知识为技能。课文教学是以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课文内容为起点,通过巩固性的练习使学生记忆、掌握,再经过活用性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使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0.
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开头。许多教师都深知这一点,因此特别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如激情导入、多媒体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但在实际教学中,什么样的导入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两种式样的力的作用,一种是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力的式样,另一种是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力的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力在阅读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张力结构,当两种力的式样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两种力的式样相似)时,便是成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就是两种式样的力的碰撞,其效果取决于两种力的式样相似程度。由于每个文本的结构样态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也不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教师都会设置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是继导语之后的实质性的教学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为多数人所采用.这一环节的设置颠覆了传统语文教学把一篇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的死板做法,让学生在“细嚼慢咽”前能第一时间总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获得第一印象.因此,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必要的环节.接下来,我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索一下它的适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因此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先整体感知文本,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语文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基本上都是遵循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安排教学的,一个大的知识模块通常被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知识点",每一课时包含的内容很少,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一叶障目",具有狭窄性,缺乏整体性。按照系统论原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对教材适当重组,整体呈现,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索。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竹山小学校长王东敏在教学中主张:  相似文献   

15.
《羚羊木雕》一文编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师们对“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等要求体现得比较好,突破得也不错。而对“学习朗读”不够重视,或没有朗读,或象征性地读一下,至于为什么读,怎样读.根本就没有很好地解决本单元的这个重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片段一】(王文丽)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就要凭借课文学语文,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具体到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领会语言表达,即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好在哪里,从而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素养.歌德说过:“内容人人都知道,知道内涵的人却很少.”形式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就是要揭开语言文字的秘密.如何在阅读课堂中揭开语言文字的秘密呢,看看特级教师王敏《夹竹桃》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须善于抓住文章特点,让学生品读,加以对比,点燃其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文教资料》2010,(27):63-64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爱"就一个字。在美丽的水电城——宜昌,在"全国首届小学作文教学论坛"的现场,在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这一个字,被演绎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我有幸亲历了这个演绎过程。或许,是这诗意的课堂触动了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