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师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代的"新师范"是推陈出新的师范教育、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新生态的教师教育系统。"新师范"既是一个"理念体系",也是一个"行动体系"。现实中的教师教育存在着存量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增量师资培养质量有待提升、一体化程度不高和保障不力等问题。针对"新师范"的应然追求和目前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注重落实,使科学的顶层设计彰显实效;鼓励创新,使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加强统筹,使教师教育的共同体得以形成;突出师德,使教师的"圣三一结构"保持稳固;加大开放,使教师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有效提高;强化保障,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研讨《致教师》,首先要把它放在"新教育"的视域下观察,纳入"新教育"的整体系统进行评析。"新教育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了"教师"这个根本。对于新教育教师成长的时效与神奇,你不能不心悦诚服。一位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教师加入了新教育,他就会变得信心满满,激情满满;智慧多多,幸福多多;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奥妙在哪里?"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最大的成就,是唤醒了许多普普通通的老师的理想与激情,让他们知道教育原来如此美丽,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受到了新教育手段与新人才需求的双重挑战,将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进行重新定位。文章针对教师教育模式现存的问题,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思考,即改变知识传授教育,提升教师学习力;改变经验积累式教育,教学科研带动教师成长;改变标准模式教育,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改变业务技能教育,强化分层按需培训;改变传统手段教育,重构教师教育新样态;改变封闭性培养方式,多元促进主体性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师》2011,(24):65-65
<正>为了搭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平台,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教改一线"栏目特面向全国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诚征稿件。稿件类型限定为反映教育教学改革新视点、新理  相似文献   

5.
李庭海  陈衍楠 《教育》2013,(15):21-22
为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新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各项业务,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实施新  相似文献   

6.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全国100多所非师范院校共同提出挑战教师教育的宣言;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恢复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日益紧迫的教师教育新需要,将讨论已久的教师教育专门化及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等问题,推到了非系统解决不可的前台上来.教师教育专业化,除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专门"性外,关键是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课程和教学.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及以此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是打造教师教育专业性,占领教师教育制高点,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明智之举.作为连接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中端的"教学技术类课程"的建设,是其中最大难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新公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即将实行的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等教师教育制度的新变化,给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应紧密结合新《标准》,及时适应教师教育制度方面的新变化,突出师范特色,把好教师教育的"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  相似文献   

8.
《安徽教育》2009,(6):43-43
<正>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师随笔《教育交流》杂志以"教育与研究相结合"为特色,关注一线教育中的点滴智慧,着重反映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思想争鸣·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1):163-164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是要求幼儿园新教师应发挥自主性。本文针对新教师的处境特点,认为以"活教育"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具体途径主要有:找准定位,规划发展;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同行交流,专家对话;理论提升,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科毕业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2003-2005年第一批至第三批本科毕业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的小学新教师总体上对工作适应良好,也得到小学的较高认可;新教师任课多样、任教与所学的专业方向未对应的现象普遍,证明小学教师教育"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思路是正确的,但"综合培养"的内涵有待深化;新教师的专业精神受到高度赞扬;基本具备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能力,但相对其他方面来说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教师既有美好的憧憬又有热情;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丰富的知识,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课程标准、教材不熟悉,对课堂的管理、课堂活动的组织缺少对策等弱点。为了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新教师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即开展"入格"培养、开设公开课、聚焦课堂改革等,使新教师成功于三尺讲台。一、开展"入职"培养,使新教师站稳讲台为了缩短"磨合期",使新教师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从教育理论知识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化,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入职"培养,采取"转变+学习+规范+结对+反思"的培养方式,让他们"能教书",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新教师培养别具特色。在刚入职甚至之前;便借助于"超前实施"、行政主导、校本主导等途径或策略,对新教师开始了内容丰富的入职教育,对新教师的角色转换、乃至整个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广大新教师和中小学所广泛认可与赞许,也为其他国家教师入职教育的进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综合技能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包括整合多学科优质资源、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强化师范生"新三手"能力培养;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建成"未来教师空间站"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创新平台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教师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根本大计。一、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我们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每当青年教师来校任教时,我们都要进行"两会"和"三课"的教育。所谓"两会",就是新教师的欢迎会和新教师家长座谈会.使新教师受到深刻的热爱自己岗位与职责的教育。所谓"三课"教育,就是上好"热爱教育课"、"校史发展课"、"中国教育发展前景课"的教育.使新教师更…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新教师培养的"高师院校—教育主管部门—新教师任职学校—新教师"四位一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议建立"教育主管部门—新教师任职学校"的两级考核、激励机制。并对高师院校、教育管理部门、任职学校、新教师都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培养策略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安徽教育》2009,(2):48-48
<正>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师随笔《教育交流》杂志以"教育与研究相结合"为特色,关注一线教育中的点滴智慧,着重反映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思想争鸣·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教育交流》杂志是正式教育期刊,有国内统一的CN刊号,全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新课程,老教师也是新教师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新"教师,一定是敢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人,这样的教师知道课堂不是自己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场。  相似文献   

19.
"新教育公平"是针对以往教育公平研究多是宏观研究、外部研究,而忽略了教育内部人的发展所提出来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适应新教育公平下的学生发展需求,在新教育公平视域下,教师需要担当好公平角色,教师公平角色担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忽视学生各维度的公平发展、忽略实现每一个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能有效担当公平的角色等。基于此,教师应树立公平促进者的角色观,增强角色转变意识;突破传统观念桎梏,促进全体学生公正发展;持续学习与反思,提升公平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是在20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价值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价值;躬身实践,重视教育行动的价值;相信愿景,重视共同话语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实现路径包括: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实现新教育人的主体价值;以"十大行动"为实践进路,实现新教育行动的实践价值;以共同愿景为理念引领,实现新教育共同体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形成于新教育共同体的行动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