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段话讲的就是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等教学思想,已越来越多地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一直是教学中最难的一项。同样,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中最难的也是作文。在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大概能占总分的40%,几乎是整个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了。虽然,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一上作文课他们就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教师也对作文教学很头疼。他们很努力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一遍遍地嘱咐,可学生仍然是一头雾  相似文献   

4.
廖松海 《考试周刊》2012,(12):32-32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双基"教学,生字新词作为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从"利用课前预习,记忆第一遍"、"利用课前三分钟,记忆第二遍"、"利用课前三分钟,记忆第二遍"、"利用听写和测试,巩固第四遍"四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如何让学生巧记生字新词。  相似文献   

5.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现今大环境下,以往的课堂存在着"教师教课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现象,教师的讲解简单直接,生怕学生不理解,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几乎占满整节课,累得嗓子都哑了,再看学生却一脸漠然,机械地读上一两遍,教师事先的教学目标看似达到了,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师却不得而知。那么如何将学生从死气沉沉的听读中脱离,步入愉快的阅读之旅呢?本文将谈一谈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香 《学周刊C版》2015,(6):66-67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因此,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语文课的确要读占鳌头,读不通何以理解文章?不理解文章何以感受情感?没有情感的推动,何以能写出作文?因此,语文课要"读"具特色。一、思考读,读通文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这样谆谆教导我们。但是,读而不思那叫死读书。读中要思,思中有读,才能理解文章。初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带着思考题再读,一遍遍地读,边读边想,最终完成思考题。在读的过程中还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有的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有的教师只是教教材;还有的教师大量地向课外拓展,补充很多课外知识。目前,我国"小语界"的语文教学观和语文课程观并不完全相同,导致语文教学的观点有点混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很难把心思用在省时高效的指导朗读上,很多朗读只是流于形式,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基于这种缺憾,我从自身短暂的教学实践出发,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毛尖 《快乐阅读》2014,(2):14-14
<正>有些泪水流了下来,有些含在眼里。这几天,因为上课的需要,我重新温习了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这篇小说我看过不止三遍,自觉已经记得所有的细节。不过,每次读,我都很认真,一直读到结尾。有时候我觉得,我这样一遍遍地看《贵族之家》,就是为了这个结尾。在结尾,拉夫烈茨基找到了莉莎隐居的修道院,看到了她,她从他身边走过,"迈着修女的那种均匀、急促而又恭顺的步伐走了过去,而且没有朝他望一眼;只是朝着他那一边的那只眼睛,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与重视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只是看学生获取了多少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这种能力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强化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语言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熟读则无以明大义,不熟读则无以明章法"。这些都明确告诉我们,读在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形式单一无趣、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师缺乏对朗读的有效指导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对策。文章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了改善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泪水流了下来,有些含在眼里。这几天,因为上课的需要,我重新温习了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这篇小说我看过不止三遍,自觉已经记得所有的细节。不过,每次读,我都很认真,一直读到结尾。有时候我觉得,我这样一遍遍地看《贵族之家》,就是为了这个结尾。在结尾,拉夫烈茨基找到了莉莎隐居的修道院,看到了她,她从他身边走过,"迈着修女的那种均匀、急促而又恭顺的步伐走了过去,而且没有朝他望一眼;只是朝着他那一边的那只眼睛,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  相似文献   

13.
李诗家 《课外阅读》2010,(12):74-7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强调了“多读”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作用。然而,在教育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很多老师认为,“读读诵诵”的教育时代早已过去了,当今时代应当推行的方法理应是“精讲多练”。笔者认为,“精讲多练”的确重要,但提倡“多读”、“读读诵诵”的朗读教学法仍然不能忽视。很多东西,看一两遍,乃至三五遍,难于理解,但反复诵读,甚至达到熟记成诵,那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三主四式"导读法是钱梦龙于1982年针对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讲读"教学模式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导’,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读教学改变了语文"讲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的格局,促就了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促就了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互动,促就了语文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词语,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学习语文,没有对词语的吸收和内化,就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机械认读,词语教学也因此"味同嚼蜡"。我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快速地学习词语,让词语教学变得灵活、有趣。  相似文献   

16.
正我喜欢教书,我享受与学生一起畅游知识海洋、共赏墨色书香的乐趣。但每次走进课堂,我会又敬又怕。在我看来,课堂是需要教师尊敬的:它应该庄严肃穆,神圣高雅;它应该静水深流,润物无言;它还应该流淌智慧,传承文明。课堂,不容嘲讽,不容轻视,不容诋毁。一个热爱教学的人,一定把课堂当作圣地。一遍遍地备课,对学生耐心细致地启发、唤醒、对话,就是对圣地最虔诚的礼拜。唯有敬重课堂,才能发现自己的工作丰富但不琐碎,繁杂但不无趣,重要但不沉重。  相似文献   

17.
<正>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以来,潍坊市教科院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师要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语文主题学习"推翻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以前教学时,我总是对照教师用书,确定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语言的很关键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读的功夫.  相似文献   

19.
记得,曾经有位语文老师戏言:"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了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的确,相对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最难当,效果最不明显,工作负担最重。语文老师究竟"负"从何来?恐怕最令他们不堪负重的就是作文和日记繁重的、流程式的批阅。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教师孺子牛般的批阅,换来的只是学生麻木不仁的态度——漫不经心地改几个错别字,对于老师"概括性"的、"公式化"的评语更是懒得一瞥。事实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的语文总复习,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而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复习计划设计不合理,常常让学生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就要复习完大量的内容,学生虽然照着做了,可是因为时间太紧,只是走马观花,还是没有记住,没有真正掌握;有的教师把复习的内容安排得太细,几乎要重新学一遍课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时间也不允许。如何真正搞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