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寻美——颂美——创美”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怀节。只有发现美,对美的事物感受愈充分,想象就愈丰富,表达美才会淋漓尽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才能,这是我们作文中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出发现美、感受美,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培养学生用高于现实美的眼光来创造作文之美,培养学生用创新之美来为作文立意,学会用美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3.
陈建新 《甘肃教育》2010,(14):30-30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审美教育。写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青少年心理的普遍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教育渗入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技能。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入审美因素? 一、培养美的情感,发展学生感受美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以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词、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辩证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语言美、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人性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美:  相似文献   

8.
黄元招 《课外阅读》2011,(11):357-357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道出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理当担负起语文中审美教育的重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着重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动力,更好地进行再次创作,形成让学生在感受美中创作,在创作中感受美的良性循环。如何把美育因素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呢?我的体会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美,在写作练习中表达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美的志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文琴 《甘肃教育》2020,(4):183-183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审美能力对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高和低是对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综合评价。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审美新角度新视野去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发现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最终才能使生活得到更多更大的幸福,达到美的更高境界。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美的教育,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曾淑梅 《考试周刊》2014,(51):169-169
<正>审美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能力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具有对美的认识、感知能力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写作、指导、讲评中进行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基础上,善于创造出优美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陈璋月 《成才之路》2013,(32):73-73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既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又具有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平台,更是激发学生创造美的乐园。这里所说的创造美即是我们的学生在一定量的、有效的美术教学引导下能独立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这就是我们经常所提的创作教学。上升至理论层面,创作教学即是指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欣赏美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任务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将美育理念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欣赏美的愉悦,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在作文中收获创造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以及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