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议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晏(公元715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代杰出的理财家。刘晏一生没有著书立说,他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唐朝国民经济管理的改革和理财活动表现出来的。刘晏40岁后长期参与掌管封建中央政府的财政,在历代理财家中,他是比较注...  相似文献   

2.
刘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理财家之一。他七、八岁时,以才华出众被皇帝赏识,授秘书省正字,在藏书丰富的皇家图书馆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理财活动打下了基础。青年时期,刘晏当过夏县、温县的县令、度支郎中,后来官至刺史、京兆尹、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他为官清廉,很有才华,积累了不少理财的经验。安史之乱后,他为中央理财,其中对盐业的改革,成效尤为卓著。本文拟从盐政改革的背景、内容、方式、成效及其指导思想、个人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理财思想与实践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3.
唐朝后期的理财能臣刘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后期的理财能臣刘晏,受任于安史之乱的然难之际。他面对国家财政几近崩溃的严峻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改革盐法:裁减盐官,政府原则食盐零售领域。这样,民无厌苦而盐税大增。其次,推行常平法,平衡各地特价:国家对粮食生产、销售进行宏观控制,以丰补歉。这样,“民得安居其业,户口蕃息”。再次,整顿漕运:改善漕运条件,实行分段负责制。这样,大大节省了运费,提高了运力。刘晏理财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理财以爱民为先,注重广植税源;同时他注意有答,“凡主管官员”“必尽一时之选”;而且他勤于政务,讲究办事效率。这些,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桑弘羊和刘晏分别是西汉和唐代理财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财措施尤其是盐法改革措施,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时代背景和指导思想均有相似之处的前提下,刘晏对桑弘羊盐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合理之处进行了选择性借鉴。在发展方面,刘晏针对桑弘羊盐法改制的弊端和新的时代需求,分别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官本位"的格局,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最终把改革引向成功。研究刘晏对桑弘羊盐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自西汉以降至唐中期盐法政策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一个是刘晏,一个是杨炎。刘晏理财和杨炎改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重视。现将他们的生平业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晏是唐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地推进了他的经济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机构的设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及时决策等方面。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又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对我们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一个是刘晏,一个是杨炎。刘晏理财和杨炎改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重视。现将他们的生平业绩分述如下。 (一)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河南东明县东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少聪颖,年7岁举神童  相似文献   

8.
刘晏的理财之道主要表现为:“理财以爱民为先”的理财原则;“取人不怨”的理财宗旨;重视经济信息的理财手段;决策科学的理财前提;“任其才而得其人”的理财艺术;追求共赢的理财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推崇的杰出理财家之一。他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作赋献给唐玄宗,深受赞赏,由此获得了“神童”美名,并授任太子正字(官名。置于秘书省,与校书郎同掌校正书籍事务)。后来历任夏县县令,杭、陇、华三州刺史,河南尹等官职。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任京兆尹、加户部侍郎,兼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次年,兼御史大夫;第三年进户部尚书平章事,仍然负责财政工作。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贬为太子宾客,旋又重任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永泰元年(公元766年)起,刘晏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第五琦被贬,他又与继任户部侍郎韩混分领财赋事务。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韩滉离职,由其一人主持全国的财赋工作。次年德宗即位后,刘晏因遭杨炎诬陷,贬为忠州刺史,不久即赐死。刘晏执掌唐朝中期财经大权前后近二十年,成绩卓著。由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理财工作,无暇著书立说,有关财政、经济问题的言论,留传后世者极少。刘晏的价格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各项财经改革措施中。  相似文献   

10.
刘晏的理财之道主要表现为"理财以爱民为先"的理财原则;"取人不怨"的理财宗旨;重视经济信息的理财手段;决策科学的理财前提;"任其才而得其人"的理财艺术;追求共赢的理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帘子     
《唐国史补》记:唐肃宗时,李廙是尚书左丞,相当于副总理吧,他在京城是很有名的廉洁之官,他的妹妹嫁给了户部侍郎刘晏,相当于民政部长,是很有权势的官。刘晏去李家做客,妻兄设家宴招待他,他看见妻兄家挂的门帘破旧不堪,都快散架了,便悄悄量了尺寸,回家做了一挂粗竹门帘,因为害怕妻兄嫌他奢华浪费,门帘上连滚边和装饰品也没敢上。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和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对财政问题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一生撰写了大批有关财政问题的论著,并在民国初期两度参与理财活动,在近代财政思想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章,也给后人留下若干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一立宪运动中的财政著述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唐任伍“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面临极大的经济和财政危机,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①“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②“百姓朝暮不足”,“寒馁不救,岂有生资。”③在这种公私皆困的情况下,刘晏受命理财,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14.
我想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审美的心理活动做一些分析。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一、审美心理的整体性问题。审美心理是有整体性的。我们研究审美心理最主要的问题是看审美心理活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性;审美的意识活动、心理活动与科学的意识活动和道德的意识活动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美学史上研究美感、研究审美意识、研究审美经验时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康德特别着眼于这个问题,他的《判断力批判》研究审美判断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有什么不同,他把人的心理活动功能分为知、情、意兰  相似文献   

15.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利用杨炎与刘晏的矛盾,杀刘晏;二年(781年),又利用卢杞与杨炎的矛盾,杀杨炎。二事,两《唐书》、《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无须多说。今所欲论者,刘晏、杨炎之死在当时史学方面的一些反映。 从沈既济撰《建中实录》说起。 《旧唐书》卷一四九《沈传师传》云:“父既济,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史部侍郎杨炎见而称之。建中初,炎为宰相,荐既济才堪史任,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既而杨炎谴逐,既济坐贬处州司户。”沈既济是杨炎集团中的史学家,他所撰的《建中实  相似文献   

16.
正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和护钱。对于学生来说、理财的主要落脚点应在于用钱、省钱及尝试赚钱(如储蓄)上。而对学校来说,开展理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理财,然后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理财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财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财的技能,并最终将  相似文献   

17.
吴润贵  王洁 《教师》2008,(16):116-117
说到“理财”这个话题,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因为这是时下最流行、也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但说起来到底什么是理财,怎么理财?大家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理财就是买股票,买基金;有人说:理财就是拿钱给银行,然后每年就会有大笔钱入账;还有人说:理财都是有钱人的事,我们普通人没有闲钱,理什么财。这些对于理财的说法看似有一些道理,却都没说对。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是后人凭主观好恶评定的,而是根据作家本人的全部文学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客观价值自然表现出来的。衡量一个作家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看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给新文学增添了哪些艺术特质,它的艺术独创性在哪里,它在当时和对后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将循着这样的思路来探讨一下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时新文学的贡献。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过后,新文学由主要是破坏走向建设的时期。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开始文学活动。他光后写了3篇小说,并以  相似文献   

19.
正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主理财能力意义深远。然而,我们很少从3岁的孩子抓起。从刚过完的六一活动、还有各种节日,孩子们有许多礼物和大人所给的压岁钱,他们在同伴面前炫耀着,这个时侯,金钱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呼唤"让幼儿理财教育回归生活",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体验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幼儿形成自主理财能力。一、幼儿理财不能盲从,别让金钱害了孩子常言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  相似文献   

20.
马子龙又名马云龙,是清中后期云南西北地区丽江重要的诗人,在丽江地区享有四大诗人之一的盛誉。他一身坎坷不平,但他仍然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反映清中期云南社会生活的诗文,有流传于世的诗文集——《雪楼诗抄》,是古代云南少数民族文人当中成就显著的诗人,从他身上可以了解到清中期云南文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值得后人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