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初名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是美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周刊。1917年由密勒(Thomas F.Millard)创办。两年后由约翰·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1886—947)接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由其子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ll)主编。1950年起改为月刊。曾因披露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被美国政府禁止入境。1953年停刊。《密勒氏评论报》  相似文献   

2.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威尔的儿子约翰·W·鲍威尔(小鲍威尔)子承父业,在上海恢复《密勒氏评论报》的出版发行,直到1953年7月彻底停刊。《密勒氏评论报》在华前后共出版发行了约32年时间。刊物的英文名称6次更改,却始终沿用了一个中文名称——《密勒氏评论报》。它也是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在华英文报刊。它的停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台、港、澳除外)外文报刊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程荫  高子平 《中国记者》2024,(1):117-120
<正>《密勒氏评论报》英文名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1917年6月由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托马斯·密勒(Thomas F. Millard)在上海创办。1922年,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接手主持该刊,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迫停刊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之子约翰·威廉姆·鲍威尔(John William Powell)续办,直至1953年6月因美方设法阻挠而停刊,总共在中国出版发行了32年,  相似文献   

4.
出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选题评估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评估的充分与否、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各项出版工作。文章以《密勒氏评论报》选题评估为例,阐述了大型丛书四维度评估方法。并指出,在实践中,四维度评估是融合推进的,同时,评估也包含了对列选后出版作业流程的合理规划,及对市场预期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逐步把报纸办好,从去年初以来,《泸州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评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读者评报。读者评报,第一个发现报纸差错的,报社按差错不同种类给予奖励。评议信件在报社编辑部传阅,或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特约评论员评报。我们聘请了10位特约评报员,请他们按报社排列的顺序,每人每月评一期《泸州报》,他们评议的报纸和评议报纸的书信,在编辑部内部传阅,然后统一保  相似文献   

6.
湖北襄阳报十分重视群众的评报意见,除每周星期二在内部评报会上,有选择地宣读评报意见外,对有些重要问题还经过集体讨论,提出改进的方案。有些评报意见,还摘登在报纸上。他们还办了一个十六开的《评报员》专刊,作为联系评报积极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报设评报员很常见,而企业报则不是很多。除历史上的原因,现实中办报决策者不重视评报工作是个重要因素。而《江苏石油报》长期坚持抓好评报员的工作,报纸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评报员金火生著文认为,设评报员进行评报工作是「报社一项基本建设」,对「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报纸的整体质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金火生在评报工作中有这样的体会:评报员要特别认真。这体现在评报过程中。拿到报纸只要『宏观扫描』在获得比较满意的答案后,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过多年报纸工作,由于职业的原因,爱看评论,也撰写过一些评论文章。离开报社到新闻管理部门后,仍保持看报先看评论的习惯。 今年,笔者断断续续用了近4个月时间,翻阅了1994年9月以来我区42种正式发行汉文报的评论文章,其印象可谓喜忧参半。 令人高兴的是,多数报纸比较重视评论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论的数量增加,品种增多。有的报纸基本上做到了期期有评论,每版有评论。有些报纸除刊登社论、本报评论员、短  相似文献   

9.
《新京报快评》是《新京报》适应新媒体转型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评论栏目,其评论水准得到业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本文从议题、人员、倾向性、文体结构、标题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发现《新京报快评》具有议题广泛,重点关注疫情与民生;彰显法治与人文精神;聚合多领域优质作者;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重;标题鲜明,文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时新 《新闻界》2012,(9):78-80
《立报》的专栏评论是《立报》一个重要特色。从形式上看,专栏评论具有短小精悍、明白如话、讲究美感等特点;从内容上看,专栏评论宣传"抗战救国"和"精诚团结"的政治主张、揭露日本贪婪狡诈的本性、监督政府和关注民生,切实贯彻了"凭良心说话"的言论方针。  相似文献   

11.
张珂 《出版广角》2016,(10):94-95
作为人类审美评价活动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评论与音乐发展相辅相成一。《李凌音乐评论研究》在“轻音乐”“新潮音乐”“声乐”以及“流行音乐”上的独到建树,推动了我国整个音乐评论体系走向成熟,充分诠释了音乐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2.
从3月1日起开展“成海杯”全国读者有奖评报活动,设重奖请读者评报。这次评报活动的主要题目均出自当月该报报纸,按消息、通讯、言论、图片、标题、栏目、版式等项分类列出。参加评报的读者只要连续一个月阅读该报,即有50%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期期报纸的新鲜出版,不应该是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过程,而是办报人思想不断创新的脚步。评价一份报纸的总编辑,其思想高度决定这份报纸的高度。阅读一份报纸后,用不着再和总编辑交谈,完全可以从中领略其思想脉波。《绥化日报》  相似文献   

14.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15.
评报评什么     
评报,是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不管是用评还是月评,都是对采编人员一段时间内业务情况的综合考评。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评报,要评出好  相似文献   

16.
赵永华  李璐 《新闻前哨》2013,(8):115-116
1850年出版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办的德文杂志,面向德语区发行,出版地汉堡,而编辑地点则是英国。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流亡在英国,英国工人宪章派月刊《民主评论》(全称"不列颠和外国政治、历史、文学民主评论",Thedemocratic review of British and foreignpolitics,history,and literature)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相当程度上成为《新莱茵报评论》的简易英文版。《民主评论》1849年6月至1850年9月在伦敦共出版了16期,主编为乔治·哈尼(George Julian Harney,1817-1897)。他是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宪章派左翼领导人,1842年末起担任宪章派主要机关刊物《北极星报》的编辑,恩格斯是该报的撰稿人。两人在1843年结识,此后哈尼的活动深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公路管理处主办的《南京公路报》是江苏省公路系统唯一一张行业报,不仅在江苏省公路系统影响广泛,而且在全国同行中也享有盛誉。自1992年底创刊以来,该报紧紧围绕公路的建设、养护、运输、稽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办报特色,成为展示公路风貌的窗口。《南京公路报》的第一个特色是重点突出。为了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变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的面  相似文献   

18.
19.
陈茜 《军事记者》2014,(7):25-26
《解放军报》的“八一评论”专版自创办以来,在选题上追求“热”中求新,在论点上追求“巧”中求新,在语言上追求“活”中求新。形成了新意盎然、新风扑面的版面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尤其是军事新闻评论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忻 《东南传播》2015,(1):144-146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时代背景下,法治评论的价值更加突出。本文以福建省惟一一家法治专业媒体——《法制今报》的法治评论栏目《今报时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剖析该栏目开办以来刊登的时评,来论证法治评论的四个重要价值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