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胡扬太 《语文天地》2010,(11):100-100
汉语语法知识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历来受到广大帅生的高度重视。笔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仔细,那样的注重效果。在老帅的精心教导下,学生们对语法知识的学习,也是那么感兴趣,而且学有收获。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众矢之的。笔者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作为提高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绝不能淡化。本文试从语文知识的民族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语文的本质属性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四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肖玲 《现代语文》2008,(11):147-148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慢慢远去。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凸现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  相似文献   

7.
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从新课程改革前开始酝酿,新课程改革初期基本明确的一种思潮和主张,如今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人文性主张的片面张扬、工具性合理效用的隐退、现行语文知识本身的缺陷、应试主义对语文教学的束缚等因素共同造就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困局。我们亟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冯平 《文学教育(上)》2011,(10):108-110
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有不可回避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不重要。淡化语法教学,是简化语法内容,教活语法知识,重在运用。淡化下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要遵循一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走过了1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改应注重借鉴。这些主要有:一是要树立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二是编写合乎汉语习得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教材;三是运用合乎母语习得规律的教学方法;四是重视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五是加强高师院校中文系语文教育史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1.
纵览近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语文界在对待训练问题上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从以前的积极倡导到现在的有意淡化。此种做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一、训练是语文教育的经脉有学者认为:“语文学科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应用学科,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本领的应用学科,为了达到应用,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质。”(韦志成《作文教学论》第67页,广西教育出版社)此话不无道理。从课程观看,语文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而完成的,只有通过严格、恰当的训练,才能最终体现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2.
13.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怎样使学生热爱语文并学好语文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朱玉山 《现代语文》2009,(11):55-55
众所周知,修辞是语言的艺术,是能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修辞这方面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今天笔者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不太常见的两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国外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及其课堂结构模式强烈冲击我国课堂教学。许多教育工作者合理汲取国外的先进理论 ,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创立和形成了富有各自特色的课堂结构模式。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于课堂结构的研究和实践存在着一些误区 ,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异化。二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僵化。不管是教学结构的异化 ,还是教学结构的僵化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以封闭的形式制约开放的内容 ,以静态的结构制约动态的学生。为克服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片面追求结构形式的倾向 ,消除因对教学结构理解上的偏颇而给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当重视"动态生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适应时代的特点,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争做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成为关键。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从哪几方面着手?如何才能当好语文教学的标兵呢?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作为教学一线的基础教育l丁作者,最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研究。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课堂上安排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课堂教学盲目追求活动化、形式化,内容庞杂,喧宾夺主,造成了语文课的低效和质量的下降。笔者认为,无论何时,语文教学都一定不能偏离自己的轨道,我们应追求扎实、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