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权界定是将投资各方在企业财产总额中所占份额加以明确的法律行为,即将企业产权归属明确化。产权界定不仅要明确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关系,而且还要界定由财产所有权所决定的财产管理权及其它各项财产权利。在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的过程中,产权界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是形成新的产权机制的基础,是乡镇企业顺利开展股份合作制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产权制度是大学产权权利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产权界定是现代大学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归属清晰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现代大学产权制度存在法人地位不明确、产权残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明晰产权界定,给予现代大学章程以法律属性等途径来完善大学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继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明确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之后,其相关的具体化的法律文件<物权法>也已经呼之欲出.这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却是我国产权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建立乡镇"巡回法庭"送<物权法>等民事法律下乡,以便在我国农村有效界定、保护和实施产权,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并建设农村法治社会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是保护民事主体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法律。我国物权法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角度出发,以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为宗旨。在我国物权法对民事主体私权保护的过程中,也涉及了大量对行政权的规制。分析物权法中行政权与物权的关系,有利于对依法行政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第六章专章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使关乎千家万户的房屋产权有了真正的法律界定和保护依据。为使《物权法》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能真正得到实施,业主们需要认清自己权利和义务,树立所有权意识,并通过公民的参与来推动国家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的出台。秉承上述两点,文章解读和阐释了《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客体的权利归属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构建知识产品流动网络的公共政策,提高该网络流动性的关键在于激励创造者的创新热情。当代知识产权归属法律制度受平衡论的影响,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但当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设计仍围绕保护个人权利展开。立法应针对产学研合作的实质,确立恰当的知识产权归属法律制度。借鉴美国《拜杜法案》的成功经验,首先应确认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如此方能实现促进科技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进行多元化融资已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由于民办高校是公益事业的定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关于产权问题和营利性问题的界定对民办高校的多元化融资形成阻碍。文章分析了民办高校产权归属问题和营利性问题法律界定的现状,产生阻碍的原因,对融资造成的困境以及破解阻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是民法物权领域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此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仍纠纷不断。笔者从住宅小区广告收益的归属出发,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权利的有关内容,界定共有范围,确认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的权利,以期完善此项制度并对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护业主权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度。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相对于《担保法》关于担保制度的规定,《物权法》除了对我国现行担保物权制度中担保物的范围予以确定之外,还新设了一系列《担保法》中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担保物权,对物权担保制度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规定。深入理解《物权法》关于物权担保制度的新规定,既有助于市场经济主体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物尽其用;又有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利用和实现担保物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段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27-34
厘清产权问题是推动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也是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核心动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产权结构复杂、治理体系多样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中还面临着多种产权困境,主要表现为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产权归属难界定、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校企合作的权责利划分难明确、运行机制不成熟导致企业资本准入与退出难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发育不良导致产权流转难实现等.因此,需要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明确高职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产权归属;健全产权管理体系,合理划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利;完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推动企业资本准入与退出规范化;培育教育产权市场,促进校企合作产权顺畅流转.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提出保护公民私产原则。《物权法》作为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法律制度,其制定和实施不仅落实了宪法的私产保护原则,而且激发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遗失物拾得制度,但存在着很多明显的缺陷,包括在权利人追回遗失物时向受让人支付的费用范围不具体、拾得人或公安等有关部门的义务履行不明确、遗失物的保管方式与处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因此,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司法解释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财产是指具有财产性的数字记录,且不以网络虚拟财产为限。按照《物权法》的规定,部分虚拟财产可以被认为是物,适用《物权法》规则,这些虚拟财产应被称为虚拟物。其他虚拟财产则应认定为合同债权性质的服务,适用《合同法》规则,侵害债权性虚拟财产适用侵害债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法律,《物权法》做了若干保障民生的制度创新。落实《物权法》,应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征收征用法》、《住宅法》等,明确和细化《物权法》的有关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5年7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对拾金不昧者要求获得经济补偿的行为予以了法律建议。文章通过对拾得人的期望补偿值与遗失人的最大补偿值的比较,认为物权法草案的实施有利于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增进社会福利,并且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理论上支持了物权法草案该条款。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5年7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对拾金不昧者要求获得经济补偿的行为予以了法律建议。文章通过对拾得人的期望补偿值与遗失人的最大补偿值的比较,认为物权法草案的实施有利于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增进社会福利,并且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理论上支持了物权法草案该条款。  相似文献   

17.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是构建合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物权法》的法律规定中既蕴涵了法律正义,又蕴涵了道德正义。《物权法》实现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其实体正义主要体现为归属性正义和交换正义,其立法技术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法总则具有“提取公因式”、体系协调和行为范式三大功能。民法典的体系分为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前者是关于抽象的、概括的概念之间的逻辑体系,即通常意义上的形式理性;后者是关于法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物权法的起草应当在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与民法总则保持协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在若干重大问题,比如物权主体、所有权和物权行为,与民法总则存在距离,民法体系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9.
间接占有是德国、瑞士及我国台湾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间接占有在取得时效、占有保护和观念交付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应为我国物权法所采纳。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或者排他性,知识产权人就可以通过其智力成果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一定地域内就某种产品的生产或者销售取得垄断地位,但是知识产权的滥用阻碍科技进步,所以本文拟在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作出权衡.将知识产权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控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