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不久前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却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能'与‘想'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山西省教研室武振江老师指出:"对于学生的答问,不分是非,漠然置之,或者不实事求是地进行鼓励,‘真好!'‘真棒!'‘好极了!'不绝于口.学生听多了.觉得淡而无味."可见,"高帽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给学生戴的.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之道,一张一弛。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有张力的课堂。张力课堂首先是自由的国度。自由是一切生命的本能需求,只有自由自在,才能滋育出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只有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才会富有张力。自由,首先是安全。"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赞可夫)学生只有在无恐惧、不害怕、不紧张的课堂中,才能专注地投入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6.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宁鸿彬等都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于漪曾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伴随我的是‘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她是如此的重视课堂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课堂提问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跟北京话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基本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不同的‘再2'"、"‘再1'和‘再2'的区别"4个标题下,分12小节,翔实地分析描写了德州方言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说明与北京话的异同,并且讨论了德州方言"再1"和"再2"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义是生物教学的磁石,也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剂.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有趣而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通过种种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为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嗣中探究知识,来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应以‘乐'促‘学'"论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学历史课堂如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笔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探索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分组活动"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理解和实践新课标过程中出现大面积‘走偏'的现象.比如讲<祝福>,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组成‘侦探小组',分头搜寻加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课堂上热热闹闹,但用于学生感悟语言、感受文章底蕴的有效时间不多.在教师的‘启发'下(无非是告诉学生要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指出<背影>中的父亲攀越站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认为,语文无论怎样改革,也不应脱离文本,而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语文是训练学生吸收、加工、输出语言的根本.不能把‘语文'讲成‘非语文'."  相似文献   

14.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我们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最高教学境界,我们更要追寻教师那种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崔老师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真实才是课堂的生命.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从自主探究中感受真实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应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运作的有效进行.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教得流畅,而很少会思考学生怎样才能学得主动.真实的课堂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中互动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学生资源的激发者,而且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我们教师应及时发现、捕捉来自学生的有研究价值的信息,机智地激活、运用这些课堂生成中的动态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让课堂的精彩不断呈现,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7.
李吉林认为:"教育之‘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吉林提出的情境使学生的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把它变成了一个富有教育内涵的、充满乐趣的生活空间.所以,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让情境走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趣.  相似文献   

18.
书名中的副标题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 本书由中国商业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全书38万字,就"给孩子一对自由与快乐的翅膀"、"在家教中‘发现母亲'"、"一个中学生对暴君型家长的抱怨"、"中国文化与‘望子成龙'""虚荣的家长累死子女"、"身教言教,先自己学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人"、"让家庭成为人文教育的主课堂"、"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成才的内在逻辑"等近50个热点话题展开了采访对话.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的教学,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意识、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借助于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暴露的有益"错误",从而有的放矢地深化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