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的童话陪伴无数读者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是德国作家对世界儿童的巨大贡献。目的论作为功能派最主要的翻译理论,对德文童话的翻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目的论看,德文童话的翻译应以翻译的目的为首要原则,同时满足译文的语内连贯标准,以及译文和原文间的语际连贯一致,而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翻译行为,而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则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要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该翻译理论,评价翻译的标准不再是"等值",而是"适当",即译文满足翻译目的的程度。在目的论的关照下,通过对中成药说明书翻译的分析,说明为达到预期目的,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意译、删减等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从目的论看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认为,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评判译文的优劣不在是译文和原文的对等程度,而是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程度.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对赵元任先生的《阿丽思漫游奇遇记》的译本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赵元任先生的译本能根据小说的特点,灵活变通,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在充分考虑了译本的类型和读者的同时又成功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不失为翻译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自从引入到国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打开了翻译的新局面。但是,目的论也并非一个通用理论,引起了中西学者的不少争议。本文将对其他学派对其的批评作出梳理,从目的论是否超越翻译、对原文的尊重、文化属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德国功能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来指导应用翻译的理论之一。科技翻译作为应用翻译中的重要一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用目的论来指导科技英语翻译,译者应首先考虑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翻译目的,然后采用特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实现翻译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8.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认为,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评判译文的优劣不在是译文和原文的对等程度,而是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程度。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对赵元任先生的《阿丽思漫游奇遇记》的译本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赵元任先生的译本能根据小说的特点,灵活变通,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在充分考虑了译本的类型和读者的同时又成功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不失为翻译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认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准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目的论把"对等"视为一个以结果和取向的静态概念,并以为"对等"就是适合目的,即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等的交际功能,保持"原文和译文功能不变"。译文的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合适"才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海事法律英译策略在词法上和句法上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旅游手册的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本文主要以旅游翻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德国译界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来对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进行探讨,旨在探讨旅游手册翻译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翻译界人士重视和改进旅游手册汉译英的水平,提高旅游资料汉译英的质量,使其达到最佳的宣传和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霍斯和莱斯都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两人均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翻译批评模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总结其异同,可以为我国的翻译批评和译本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莱斯的"功能"最终是落在了原文上,探求如何在译文中获得原文的功能,所以她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而霍斯则强调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最终的落脚点是在译文,则更像是现在的功能派理论。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对译文的功能以及接受者的重视,这对"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这一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该理论在传达功能和保持忠实两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为我们探讨中药说明书这一特殊应用文体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本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探讨了中药说明书翻译中药品名及功效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Skopos目的论,引起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颇多争议,但在国内从翻译实践来批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章仍然较少。从翻译实践来看,目的论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比较《洛丽塔》的两个译本后发现,译者并未前后一致地按照翻译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也无法为译文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歌 《考试周刊》2008,(7):193-194
本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据,对外宣政治文献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的预期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此类材料翻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文章认为翻译时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戏剧翻译应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德国功能翻译派主张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这给戏剧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从目的论角度来探讨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