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敏 《现代传播》2002,(5):41-43
中国入世 ,使得我国的媒体突然之间生存和置身于全球化的竞争之中。在经历媒体集团化改组整合之后 ,我国的各类媒体第一次集体亮相于韩日世界杯的赛场上 ,从而形成我国媒体与其他国家媒体的竞争 ,以及国内媒体合作且竞争的格局 ,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传媒的世界杯比赛。其中的成功与失败必将成为新闻传播学、传媒营销学中的典型个案。本期“中国传媒的世界杯”发表中央电视台前方报道团团长岑传理的《中央电视台的世界杯转播与报道》 ,唐敏的《聚焦媒体世界杯报道与竞争》 ,董奕、夏宁的《论我国电视专业体育频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模式———以世界杯为例》 ,以及熊永新的《个性独立创新———从世界杯看网络媒体新闻业务发展》等文章 ,引领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硝烟仍存的韩日世界杯。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广播事业比较发达的今天,一场大型球赛的进行,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早就尽收眼底,在此情况下,如何搞好报纸上的文字体育报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不久以前围绕世界足球锦标赛的文字报道,搞得很出色,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学习和总结。一、重分析、重评论。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作为体育比赛过程来说,人们通过电视都已收看到了,但是否看出味来,这就有个欣赏力的问题了。报纸上的文宇宣传,就有义务通过报道、分析,通过行家评球来加深人们对这些重大比赛的欣赏力。这次足球大赛,各报都请了一些知名的行家里手来参加评球,最吸引人的独家新闻就是体育报的  相似文献   

3.
《从德国世界杯报道的进步看中国电视媒体》一文,通过对中国电视媒体2006年德国世界杯报道的分析,对中国电视媒体报道世界杯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提供了许多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单项竞技活动。在德国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上,32支球队在亿万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艺,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数的球迷在场内为自己的球队助威,在场外为胜利狂欢。在全世界球迷激情澎湃的30天里,数千位媒体工作者则在进行着另一场竞赛:新闻大战。对大多数不能到现场的球迷来讲,是各类媒体伴随他们度过了这个狂欢之夏。对媒体来讲,世界杯是一个抢夺受众市场、巩固和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尽管中国足球队没有去德国,但中国媒体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近百名记者奔赴德国,更多的人在国内为世界杯报道忙碌:纸媒或增加版面或出特刊,广播电视即时转播加评论,第一次合法亮相的网络媒体更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大手笔投入以争夺网民。回顾世界杯报道,让我们在激情过后有更深的思考,思考让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相信在不远的2008年,中国的媒体会奉献给读者一顿更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5.
俞文明 《新闻实践》2002,(11):12-13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了。我是这次大会浙江代表团的随团记者,同时,受代表团的委托,兼做接待、联络中外记者采访浙江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两者兼于一身,有机会亲身感受了众媒体采访报道大会的竞争,同时也见识了许多境外记者的采访风格。在十六大这样新闻资源高密度、媒体高密度、记者高密度的特殊场合,媒体之间的竞争意识暴露得比较充分,记者素质的高下也反映得比较充分。可以说是一次大检阅、大比拼。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杯报道看报纸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界杯足球大战的同时,中国的新闻界也在进行一场大战。世界性的体育报道出现了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的新格局,无疑是件大好事 今年的世界杯特别吸引人,今年的报纸也十分有看头。如果说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在一个懂足球的国家,上演了一次平淡如水的比赛的话,那么1994年美国的世界杯,却是在一个不懂足球的国家,展示了一次超凡人圣的足球艺术。事实上,与世界杯足球大战的同时,中国的新闻界也在进行一场大战。先是国内许多报纸都派了记者去美国。广州的  相似文献   

7.
学术会议是科研院所或学术机构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避免内容空洞、形式僵化、报道格式化等会议报道常见的问题,可从主题提高度、内容显新意、取材接地气、形式重创新等多种视角提升学术会议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互联网站的主页上就打出了“Forget TV”(忘记电视)的口号。又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媒体现状如何?能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一争高下了吗?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比赛,为网络媒体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机会。笔者试图以实例展示网络媒体在这次世界杯报道中的表现,藉此透视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触动了新闻工作者敏感的神经,短短几天时间,数千名记者云集灾区,媒体的积极介入让公众能及时了解灾情,并鼓舞起了抗震救灾的极大热情;也使本次灾难报道成为透明度很高,并赢得国内外普遍赞誉甚至被称为是具有中国新闻史里程碑意义的传播范例。  相似文献   

10.
<正>与以往相比,2007年全国“两会”新闻大战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女记者的增多。在“两会”现场随处可见积极“拼抢”采访的女记者,在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更有众多的女记者亮相。据统计,在3月16日长达1小时57分钟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共有11位记者获得提问的机会,其中6位是  相似文献   

11.
郑霞  郑汉 《新闻实践》2007,(11):21-22
10月8日,台风"罗莎"使得杭州城区多处积水,交通中断、市民被困、车辆被淹……这场"有气象记录以来造成杭州短时间降雨强度最强的台风",在考验着政府部门处理灾难能力的同时,也使杭城的媒体经历了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都市快报交出了出色的答卷——10月8日,28位记者在编委会指挥下,深入杭城各条战线和浙江省内各地,10月9日推出15个版的《抗击罗莎特别报道》(加上世界新闻版和互动空间·博客版的台风报道,一共17个版),在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新闻产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距今已经一年多了。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受灾的和救灾的人们,恐怕最受关注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这不仅因为灾区内外的人民需要通过各类媒体了解信息.很多人也关注新闻媒体以何种态度、站在怎样的视角去反映这场百年不遇的天灾。从总体上看,国内媒体的报道,既准确真实地反映了灾情灾况,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无穷斗志.  相似文献   

13.
从食品安全报道看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善 《新闻实践》2007,(5):20-21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抢手货”。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食品生产存在某些不规范行为,某些食品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将真相公之于众,在给读者知情权的同时,也履行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世界杯,央视买断电视以及多媒体等直播权,电视直播的比赛应接不暇,门户网站的世界杯报道遭遇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在即,对于喜欢足球运动的摄影记者来说,观看一场足球比赛与拍摄一场足球比赛相比,无疑后者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海珠桥事件"中广东媒体的报道实践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媒体同源竞争的几种态势:全方位的策划、深度整合资源、树立敬业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方式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静雅 《今传媒》2006,(10):32-33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大战,更是一场媒体的新闻大战。从中央电视台名副其实的“豪门盛宴”、各大网站的“世界杯”专栏,到更多的平面媒体的世界杯专刊,有关世界杯的报道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向受众。综观各媒体对世界杯的报道,表面上竞争似乎非常激烈,实质上并没有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满足。其一,媒体报道的焦点都集中在赛场上,而球队的训练、新闻发布会等,也不过是赛场的延伸,传媒并没有催生新的需求。其二,媒体的策划思路、市场竞争观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各种媒体以大致相同的方法作为竞争的主导手段:大量派遣前方采访记者,与境外…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奥运的报道里,人文关怀始终洋溢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冠军们的爱情故事、非冠军的感人故事,以及对冲金失败的运动员和海外兵团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不仅表明我国的媒体更加理性,更加包容,也象征着我国正在向大国迈进。奥运会与人文关怀“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首次提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1月2日,美国大选即将揭晓的前夜,《芝加哥论坛报》在头版刊出通栏标题,宣布“杜威击败杜鲁门”。然而,第二天宣布的选举结果却是杜鲁门获胜。这件事,连同那幅杜鲁门当选后拿着宣告他被击败的《芝加哥论坛报》摆拍的照片,成了美国新闻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52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美国第43任总统的选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支持率不相上下。随着各州投票结果的陆续公布,到11月7日当地时间傍晚时分,两人仍难分胜负,但有一点已十分清楚:谁赢得佛州,谁就将获胜。于是,佛罗里达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美国选民和世界各国都把眼光集中在对选举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报道的美国传媒上。然而,美国媒体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孟盈  董天策 《新闻知识》2005,(2):5-6,47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的强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疯狂肆虐,席卷东南亚各国,造成举世震惊的灾难,新闻媒体无不及时跟踪报道。在这次国际性灾难报道中,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凸显人文关怀的新闻理念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体现。这里仅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三家报纸在2004年12月27日——2005年1月3日的有关报道为例,从标题、图片、内容三方面剖析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