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矛盾是一个关系范畴,在讲授中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应当根据实践需要对矛盾进行分类,尤其是根据矛盾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划分,以便客观地全面地认识矛盾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矛盾精髓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精髓问题是指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重温矛盾精髓问题理论,就是为了帮助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与矛盾精髓问题相联系的问题和现象。在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矛盾精髓问题理论方面,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校。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把握矛盾精髓问题理论,也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因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就是学会处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二关系问题。而全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特殊性的理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从而对矛盾理论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马克恩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普遍地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普遍地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拿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论述闪耀着辩证法的光彩。《老子》辩证法思想虽有其局限性,但它能够承认矛盾并且辩证地看待矛盾,这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了。  相似文献   

7.
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史上有一个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进而到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哲学思维的发展和进步都与对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的逐步深刻化、辩证化紧密相联。完备的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建立依赖于对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辩证理解。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是矛盾学说的精髓。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提供一个哲学史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传统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真理定义的主观假设性,传统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这样定义,由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来谈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即什么是真理;二是传统观点在解释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时,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的相对性都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真理的相对性就构成了真理的绝对性是令人费解的,带有明显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存在着关于东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当时西方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就公开著书立说,攻击十月革命是“早产儿”。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否定十月革命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观点甚嚣尘上。列宁认为,落后国家比较容易发生革命,帝国主义战争的环境有利于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而东方矛盾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矛盾深刻且易于激化。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的学说与东方社会矛盾的特殊性的契合,使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有着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列宁关于革命特殊性学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教学中的难点,它使许多师生感到困惑,为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问题的渊源及探究原则;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存在范围及对立面特点: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命题是实在或事态的图像:原子命题是原子事实的、分子命题是复杂事实的、语言则是世界的总图像。自然语言具有歧异性和模糊性,因此必须构造一种理想语言才能建立对世界的图像关系.但是图像论遇到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这些困难是由图像论本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广谱阴阳论与辩证矛盾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谱阴阳论是广谱哲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系统地比较广谱阴阳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辨证矛盾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凸显了广谱阴阳论对辩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揭示了广谱阴阳论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韩非在中国逻辑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说”,并从客观事物的矛盾中巧妙地概括出矛盾律思想,提出了自相矛盾的问题。他的矛盾律不仅存在于客观事物中,思维领域中也存在。而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只是对人的思维过程中的某种规律和必然性的断定,因此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的.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围绕"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主线;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点;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表达方式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指向而展开的.主题、主线、基点、表达方式和指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多值逻辑系统中的广义矛盾式,并对这些多值逻辑系统中的广义矛盾式进行了分划,强调了这种分划的不重不漏.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西西矛盾取代东西矛盾成了世界主要矛盾的断言为时过早,西西矛盾中合 、统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磨擦、对立性是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竞争理论从企业产业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能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外生观点与内生观点之间的对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彼此的观点,都认识到产业结构和企业内部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难一》描述的"自相矛盾"是逻辑悖论矛盾,将其用作"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是误用,这导致逻辑悖论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缺位。误用和缺位的语言学方面的原因是将德语、俄语中的"对立统一"等同于矛盾,中国本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崇尚和谐的传统理念使得"自相矛盾"——逻辑悖论矛盾思想未入哲学和道德文化的主流,唯物辩证法"泊来"中国时只能以"自相矛盾"的语形来表达矛盾,而不能接受"自相矛盾"的语义。"自相矛盾"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矛盾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将其引进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和"自相矛盾"的双层含义,赢得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