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创造社为标志的浪漫主义的崛起是一种必然趋势。崇尚创造“与”破坏,追求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是他们诗歌的主体倾向,同时他们的诗歌又表现出浓重的感伤主义色彩。创造社诗人在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时代精神和精神品格,无疑深深影响了整个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周恩来的“衣食住行”》是篇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其特色有三:一、鲜明的对比手法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位革命家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性格不同,作风各异,在生活习惯上也必然不一样。作者为了表现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异同,采用了对比手法,相互补充,相互辉映。让读者在鲜明的对比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绘画通过色彩表现出来,能刻画形象,抒发人的感情,烘托绘画背景、气氛,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生活、自然的各个方面,同时是美术高考中重要的考核内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很多艺术考生由于观察不确当和表现手法有所欠缺,在色彩写生中常常对色彩应用束手无策,因此学生只有理解色彩的排列规律,掌握正确观察方法和色彩的组合表现,才能将绘画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色彩词是一类用颜色来描写客观事物性状、情态的词语.本文从色彩词在刻画人物、描绘景物、表达情感上所呈现出来的修辞特点,来论述色彩词所具有“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描绘景物,景象鲜明”、“表达情感,情感浓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画作品的形式、内容及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就色彩而论,它在视觉上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和情绪,其效果强烈与否,取决于富有魅力的色彩。 “色调”是画面给人的总的色彩感觉,是从特定的色彩气氛和色彩变化中,高度概括出来的色彩倾向,从而达到“多样化的统一”,组成整体的、和谐的、有色彩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绘画中的色调,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赵本夫在“寂寞”中偶有作品面世,却显示出了全新的特色。作者的主体意识正在从人物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转向对人物文化心理和事件文化底蕴的审视。同时,随着以往那种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消失,采用了时空错位、包容量大的意识流型的结构方式,以集中表现作者的文化意念。作品中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悲剧色彩,而文化悲剧在其间占据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的总体美学风格可归纳为气魄宏大,气概雄伟,气势奔放,意境壮丽,色彩明艳,挥洒自如,浑然天成。这首先表现在他把革命现实和崇高理想完满地统一起来,把革命气概和求实精神统一起来。其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具有崇高性。第三,庄严重大是毛泽东诗词在选材方面的鲜明特色,亦构成他诗词的总体风格。毛泽东同志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对祖国大山、大水、莽野坚城涂抹上壮美的色彩,为诗歌的崇高雄浑起到了很好的氛围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8.
境界一 :“写生”———刻画“原型” ,寓情于景 ,在刻画中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写生是绘画上的一种运用手法 ,它是对自然、生活、事态、风物的刻画与描摹 ,近似“原型”的复制或翻版 ,但又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模仿上 ,而总会在描摹各种风物、事态的过程中能动地融入切合作者自身命意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这就使得“写生”出来的作品既真切自然又形象生动 ,既再现原貌又有所拓展和延伸。因此 ,我们通常所说的“模仿” ,是模中有创 ,仿中出新 ,是一种能动的模仿 ,创造性的模仿。“写生”作为创新教育和创造性学习的起始阶段 ,即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精辟的诗学理论和成功的创作实践,证明格律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毛泽东诗词在题材、主题、语言、格律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艺术个性,形成了壮美与优美结合,现实与浪漫结合,叙事、写景、抒情与哲理结合,精雕与质朴结合,庄严与诙谐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从色彩的发展史来看 ,绘画的不同时期 ,为了突出其艺术风格 ,色彩的使用都是受到一定制约与限制的。现代主义绘画的主题是“自我表现”,在色彩的运用上主张摒弃一切“自然色”,把主观表达放在首位 ,形成了现代主义绘画自由、主观、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由传统的尚“德”到建安年间的尚“才”,再到正始以后的尚“自然”,人物品评标准逐渐脱御浓厚沉重的道德、功利内涵而剩下轻盈剔透的审美意味,此演变过程有较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唯美倾向具体表现为“贵神”、“尚真”、“重情”,对六朝文化人的艺术价值观念与审美意绪产生很大影响,它沾溉了“传神写照”的艺术美学,润濡了“缘情”的文学观念,熏染了以清真自然为美的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12.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 ,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的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 ,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 ,主题是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汉字的构形取象入手,探究“美“的原始文化内涵,发现原始生殖崇拜文化是古人创造汉字构形时体现的精神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认为他“气体卑弱”,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其中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缜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对10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进行考证或说明,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勤奋的"khim56"本字为"禁力";表示盖印的"tsem3印"之"tsem3"本字为"2";表示甩的"fin56"本字为"奋";表示聪明的"liak8"本字为"耳历";表示头晕的"fun2"本字为"惃";表示穿在牛鼻子里的环或绳子以及动词穿或串的"khian56"本字为"";表示暗中埋伏的"phu56"本字为"覆";表示女巫的"sa56婆"之"sa56"本字为"圣";表示逛的"lau1"本字为"蹘";表示心里猜测的"iml"本字为"喑"。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和谐观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的和谐观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庄子和谐观中所蕴涵的追求"天和"的平等精神、追求"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却又包容着进步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18.
在沈、汤论争中,沈碌力倡“音律说”、“本色论”,这对扭转明中期以来的不良创作风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后期戏曲创作对音乐美、形式美追求的时代特色。但沈臻的理论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上对明后期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及作品品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汤显祖提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了作品的“曲意”、“意趣”,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作品的机趣、神似、真色等问题,对明后期临川派作家的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和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科学概括。其重要启示在于:要实现理论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具备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